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检查 > PICC穿刺点化脓的检查注意事项

PICC穿刺点化脓的检查注意事项



锦泽医疗PICC整体解决方案:

--

病例分享:PICC穿刺点化脓的处理1例

基本信息:患者,男性,63岁。因治疗需要于-09-10入院,带入PICC导管一根,置管日期-05-03。入院诊断:直肠癌肝转移术后。

诊治经过:

09-10:入院后完善检验检查。

09-12:行西妥昔单抗mg靶向治疗,亚叶酸钙0.7第1天静滴+氟尿嘧啶0.7第1天静推+氟尿嘧啶4g微泵46h化疗。

09-16:责任护士发现患者PICC穿刺点局部红肿,有脓液流出(见下图),局部按压时感到刺痛,NRS评分3分,体温正常。

遵医嘱留取分泌物培养、局部换药(银离子藻酸盐敷料)、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q8h抗感染等治疗。

09-18:予第2次换药,局部感染症状已控制,患者换药后出院。

-09-16与-09-18穿刺点对比图

09-20:分泌物检验报告细菌培养阴性。

穿刺点感染:标本如何采集?伤口如何换药?

问题1:脓液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1.采集时间:发现穿刺点有感染,应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若患者在采集标本前已用抗生素,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应用的抗生素,并在下次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

2.操作要点:在采集前应先进行处理,除去表面定植菌群。具体方法是:尽可能挤去穿刺点脓液,用生理盐水将局部清洗干净,然后用无菌拭子在病灶活动区域或基底部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后立即置无菌管内送检。在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以防带入与感染无关的皮肤定植菌。

问题2:穿刺点感染,如何换药?

第1次换药时责任护士没有留下换药过程图片。以下呈现的是第2次换药时的图片,换药方法与第1次相同。

1.消毒:尽可能的挤去脓液,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各消毒3次,先用75%酒精3次,再用0.5%碘伏3次,待自然风干(不得吹干或抹干);

-09-18穿刺点局部皮肤情况

2.清洁:穿刺点周围约3cm*3cm范围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将碘伏擦除,待干;

3.固定:导管外露部分U形弯曲,穿刺点取大小合适(根据红肿范围)的银离子藻酸盐敷料一块,透明贴膜固定导管全部,粘贴贴膜时先沿导管捏压贴膜,再将整片贴膜压牢。

第一根胶带交叉固定连接器,第二根胶带(写有换药日期及时间)固定在后,第三根胶带高举平台法固定延长管。

4.记录:在护理记录单及PICC维护记录本上登记。

5.告知:透明贴膜常规每周更换1次,如有出汗、敷料松脱、污染、破损时随时更换,穿刺点局部感染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换药频率。

6.评估:每班交接导管外露长度及敷料情况,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硬结等局部感染的征象,观察有无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并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

三问三答:导管相关性感染知多少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PICC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6.4%~28.8%。

尽管有很多预防感染的策略,但导管相关性感染仍无法完全避免。因此,置管后的导管维护至关重要,尤其要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评估能力,有助于导管相关感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而在感染以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敷料及换药方法也同样重要。

1.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判断标准 

导管病原菌定植:指导管尖端、皮下部分或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CFU)。

出口部位感染:指置管穿刺点2cm以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或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隧道感染: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指留置导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1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

2.皮肤消毒时为什么先酒精后碘伏?

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前先用75%乙醇,目的是为了去除皮肤表面的污渍和皮脂,使局部菌群受抑制,然后再使用0.5%碘伏消毒以强化局部消毒效果,碘伏消毒后自然待干利于碘离子释放,以达到长效消毒的目的。

3.银离子藻酸盐是一种什么敷料?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是一种新型敷料,研究显示,可以有效控制置管部位穿刺点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成分与作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的抗菌基质中含有藻酸钙盐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银磷酸锆钠盐,随着渗液被吸收,银离子持续释放,持续、缓慢杀灭细菌。

同时藻酸盐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吸收渗出液后,形成柔软的凝胶,缓解伤口疼痛,提供湿润的愈合环境,促进伤口愈合。

抗菌谱: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对抗临床伤口相关的隔离菌株具有广谱抗菌疗效。包括:

(1)常见和各种易耐药的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绿脓杆菌、沙门氏菌等都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2)对白色念珠菌等真菌的也有很好抗菌活性;

(3)即使是产生生物膜的细菌和真菌,银离子藻酸盐敷料也显示良好的抗菌活性。

来源:青春赞歌

推荐阅读

送管穿刺点皮肤耐高压PICC用正压接头解决方案经验分享

PICC换药技术

如何正确固定PICC导管外露部分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口碑最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nb.com/shdyjc/9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