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检查 > 知识学堂鼻腔健康之鼻部科学资料汇总
知识学堂鼻腔健康之鼻部科学资料汇总
1.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两口角连线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鼻由:外鼻、鼻腔、鼻窦组成。一般所指鼻腔系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与鼻前庭交通。鼻前庭前界为前鼻孔,后界为鼻内孔。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
2.利特尔区(Little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的血管从,称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
鼻中隔前下部静脉丛,称克氏静脉丛,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静脉丛称鼻-鼻咽静脉丛。
前组鼻窦包括额窦、上颌窦和前组筛窦,其窦口在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在上鼻道,后者窦口在蝶筛隐窝。
3.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漏斗为中心的一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
鼻腔黏膜包括嗅区黏膜和呼吸区黏膜,嗅区黏膜为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呼吸区黏膜鼻腔前1/3自前向后的粘膜上皮是鳞状上皮、移行上皮和假复层柱状上皮,鼻腔后2/3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出生就存在的鼻窦是上颌窦和筛窦,2岁左右额窦发育,3~4岁蝶窦发育。
上颌窦有5个壁:前壁、后外壁、内壁、上壁、底壁
正常情况下两侧下鼻甲充血状态呈交替性变化,约间隔2~7小时,称为生理性鼻甲周期。
4.鼻肺反射:是以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为传出支、广泛分布至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为传出支,以三叉神经核及迷走神经核为其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是鼻腔局部刺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反射弧为: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三叉神经核、迷走神经核→迷走神经→支气管平滑肌
鼻腔主要有呼吸、保护、嗅觉、共鸣的生理功能。
急性鼻炎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最常见是鼻病毒。病理特征是早期血管痉挛、黏膜缺血、腺体分泌减少。进而血管扩张、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增加。
急性鼻炎可能的并发症有:鼻窦炎、中耳炎、咽炎、鼻前庭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鼻塞的特点是:间隙性和交替性;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的特点是:持续性。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以鼻粘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其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发展缓慢,病程长,女性多见。
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后者又称“花粉症”。发病机理属Ⅰ型变态反应,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IgE。临床表现主要为: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
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窦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化脓性炎症,可分为卡他期、化脓期和并发症期。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后者常见鼻塞、脓涕、头痛或局部疼痛。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治疗原则是:根除病因,接触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慢性鼻窦炎的局部症状有流脓涕、鼻塞、头痛(钝痛或闷痛)
儿童鼻窦炎的并发症有: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上颌骨骨髓炎、眶蜂窝织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利特尔区和克氏静脉丛。鼻出血大致病因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两类。
鼻外伤的处理原则:防止窒息、止血和抗休克、解除呼吸困难、清创和抗感染、异物处理
鼻咽癌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EB病毒、环境因素有关。多发于鼻咽部咽隐窝及顶后壁,大部分属于低分化鳞癌,临床表现主要有涕中带血、累及耳部发生耳鸣耳闭塞听力下降、颈淋巴结肿大、头痛及远处转移症状。治疗时首选放疗。
鼻炎常见问题
1.各组鼻窦引起的头痛及其疼痛的部位、时间规律。
各组鼻窦引起的头痛和疼痛各有其特点,一般而言,前组鼻窦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和颌面部;后组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则多在枕部和颅底。各组鼻窦引起的头痛和疼痛如下:
①急性上颌窦炎:眶上部痛,可伴同侧颌面部或牙痛,晨起轻,午后重;
②急性筛窦炎:头痛较轻,局限在内眦或鼻根部,也可放射到头顶部。前组筛窦炎的头痛与急性额窦炎相似;后组筛窦炎与急性蝶窦炎相似;
③急性额窦炎:前额部周期性头痛,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至午开始减轻,到晚间头痛消失,次日又重复发作。其机制可能是:晚间睡眠时头呈卧位,脓性分泌物难以排出而蓄积在窦内,晨起头呈直立位。脓性分泌物借助重力和纤毛的摆动逐渐排出,由于其过程缓慢,使窦内产生负甚至真空,真空或负压加之脓性分泌物的刺激出现“真空性头痛”,且逐渐加重并持久。午后由于脓性分泌物逐渐排出,真空情况改善,刺激减轻,故午后头痛逐渐缓解至消失;
④急性蝶窦炎:眼球深处或颅底处钝痛,可放射到头顶部和耳后。晨起轻,午后重。
2.鼻咽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临床表现为:
(1)鼻部症状:早期的后缩涕血,肿块阻塞引起鼻塞。
(2)耳部症状:可引起同侧耳鸣、耳闭及听力下降,鼓室积液。
(3)颈部淋巴结肿大:占首发症状的60%,为颈深上群淋巴结进行性增大,质硬,不活动,无压痛,开始为单侧,进而发展为双侧。
(4)脑神经症状:肿瘤经破裂孔侵入颅内,常先侵犯第Ⅴ、Ⅵ脑神经,继而累及第Ⅸ、Ⅲ、Ⅱ脑神经而发生头痛,面部麻林、眼球外展受限,上睑下垂等脑神经受累症状;而瘤体的直接侵犯或转移淋巴结压迫可以起第Ⅸ、Ⅹ、Ⅻ脑神经受损,出现软腭麻痹、呛咳、声嘶等症状。
(5)远处转移:晚期鼻咽癌可发生肺、肝等处转移、出现相应症状。
3.鼻咽癌的治疗原则及手术指征。
答:治疗原则,以放疗为主,根据病情可辅以综合治疗,有适应证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证:①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有残留的病灶。②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如腺癌;③放疗无效的颈部局限性肿块。
4.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要点
症状和体征
慢性单纯性
慢性肥厚性
鼻塞
间歇性,交替性
持续性
鼻涕
略多,粘液性
不多,粘液或粘脓性,不易擤出
嗅觉减退
不明显
可有
闭塞性鼻音
无
有
耳鸣耳闭塞感
无
可有
下鼻甲形态
粘膜肿胀,暗红色,表面光滑
粘膜肥厚,暗红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葚样,鼻甲骨大
下鼻甲弹性
柔软,有弹性
硬实,无弹性
对麻黄素反应
有明显反应
小反应或无反应
治疗
非手术
以手术为主
(以上内容取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其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