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检查 > 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唇侧软组织退缩的处理
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唇侧软组织退缩的处理
患者,男性,29岁,身体健康,高加索人种,主诉种植修复后唇侧软组织进行性退缩。大约3年半前上颌中切牙种植冠修复,左上中切牙种植修复体唇侧出现问题。患者笑线低,抱怨不美观,还担心种植体长期的健康和稳定。种植体是外六形的,采用不翻瓣即刻种植、非即刻负重。固定的粘接桥临时修复,所以骨结合前没有负重。在拔牙、种植体植入或修复过程均无并发症发生,冠为螺丝固位,所以可排除因粘接剂外溢导致问题的发生。
临床和放射学检查种植体位置良好,骨结合良好。种植体邻面未见明显的骨吸收。这个评估是根据初诊时的X线片与现在的X线片比较得出的。然而,放射学检查没有进行校准。冠外形轮廓在正常范围内,两颗种植体冠之间的龈乳头退缩。全口菌斑指数低,有轻度炎症。种植体周探查无深袋,无探诊出血。牙合关系在正常范围内,未见早接触即夜磨牙症状。
病因
将完成修复时拍摄的照片与目前就诊时拍摄的照片进行对比观察,很显然左侧中切牙种植体唇侧大约有3mm的牙龈退缩,伴有角化龈的丧失。从邻面观,软组织厚度也减小了,由于菌斑、修复体外形、牙合关系和残留粘接剂等因素被排除,推测可能是由于种植体植入时唇侧牙槽骨的宽度不足引起的。而且,在正常愈合过程中,牙槽骨板可能会发生额外的吸收,导致被覆牙龈组织血供减少,跟着发生牙龈退缩。
预防
近几年,人们强度缩短种植修复的时间以及使之程序简化,导致一些理念被简化,诸如即刻种植、即刻负重和不翻瓣手术的发展。然而,这些技术并非没有潜在的并发症和局限性。当种植体植入时距唇侧骨板<2mm的厚度时,骨会吸收退缩,覆盖于其上的软组织也会退缩,这些位点植入种植体不能阻止薄的颊侧骨板在骨改建过程中的骨吸收,为后续的功能和美观留下了隐患。而临床或放射检查不易发现,直到最后修复完成。所以在植入种植体之前,外科医生确认种植体距唇侧骨板的最小距离有2mm是非常必要的。若不翻瓣,评估这一点可能比较困难。所以,在种植之前或种植体植入的同时行骨增量手术肚饿可预期性比修复数年后的可预期性要高
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重建左上中切牙颊侧骨板厚度并增加角化龈。由于种植体周探查无深袋,在种植体表面无细菌感染,因此,有理由认为如果将贴附在种植体表面的结缔组织移除,然后在这个区域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治疗,颊侧骨板能够再生
去除原冠,用丙烯酸树脂临时冠修复,仍然采用螺丝固位。局部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治疗。瓣的设计从7号牙的远中轴角至11号和12号牙之间做颊侧沟内切口,11号和12号之间空隙比较大,又有很好的角化龈,垂直切口朝向双尖牙,斜向近中,切口延伸至根方,这样的切口在关闭时就会形成一个无张力的近中侧向滑行瓣。翻瓣后见两颗种植体颊侧骨缺损,在骨缺损的冠方,两颗种植体颊侧表面均有一2--3mm的骨桥。左侧中切牙的颊侧,牙槽骨的厚度不足1mm,右侧中切牙有2--3mm厚。推测这可能是左上中切牙牙龈退缩而右上中切牙龈未退缩的原因。清除种植体和骨表面的软组织,骨缺损处植入孔径0.25--1.0mm的冻干的矿化同种异体骨。表面覆盖可吸收胶原膜,用六个钛钉固定。黏膜瓣向冠方、近中滑行,用10根5.0Novafil缝线缝合创口,2周后拆线。
骨移植六个月后,暴露此区域行结缔组织瓣移植。腭侧取结缔组织瓣移植于两颗种植体之间,同时行唇系带切除术。黏膜瓣用7根5.0纯肠线缝合。2年后复查并拍照,见组织稳定。
最新会议通知(第二轮)《北一种植中级实战精华班》上海站主办单位:北京北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培训日期:年10月22日—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