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检查 > 耳鼻喉科专题小结安可晶在耳鼻咽喉科手术
耳鼻喉科专题小结安可晶在耳鼻咽喉科手术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摘要:目的研究医用生物蛋白胶(简称FG)在耳鼻咽喉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耳鼻咽喉科手术例,术中应用FG进行手术创面的覆盖、止血和术腔填充、观察术后出血和创面愈合情况以及FG与术腔周围组织的相容性。结果7例分别在术后第3h和第2d创面出血,其他病例全部如期愈合,无出血、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结论FG对耳鼻咽喉科手术创面的止血,覆盖保护和预防感染效果好,适合临床应用。
生物蛋白胶又称纤维蛋白胶(fobinglue,FG)具有止血、封闭和粘合伤口的作用。本科自-年选择例耳鼻咽喉科手术病例,在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进行手术创面的止血、覆盖保护和术腔填充,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例病人男例,女例。年龄5-71例,平均32岁,其中18-39岁者占48.7%。手术种类:耳部手术63例,其中中耳癌切除术3例,乳突根治术36例,乳突病灶清理术16例,外耳道息肉切除术8例。鼻部手术例,其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88例,鼻息肉摘除术41例,鼻中隔矫正术55例,筛窦开放术11例,上颌窦根治术10例。咽喉部手术例:其中扁桃体切除术例,垂直半喉切除术11例。全部病例经检查排除血液类疾病。
2FG使用方法
中耳肿瘤和喉癌手术,切除病灶后结扎活动的出血,整复冲洗后吸净创面,喷洒FG后观察3-4MIN对胶冻膜较薄部位重喷1次。
乳突术后刮净炎性骨面,清洗后由底层向上缘逐层喷洒FG。上颌窦术后,内侧壁侧孔处门兴粘膜瓣反贴于窦底,FG喷于底壁,使粘膜瓣紧贴骨面,促进生长。对保留上颌窦粘膜不作侧孔的病例,清除病灶,冲洗后检查窦壁,对渗血部位喷洒FG,其他部位不喷FG,上颌窦前壁骨孔表面垫两层明胶海绵,在其表面喷洒FG封闭骨孔,缝合骨膜与唇龈粘膜切口。
摘除外耳道息肉后吸净血液,用粘有FG的小棉球置于外耳道内紧贴创面,3d后取出棉球。根据具体情况可在摘除鼻息肉时开放筛窦,术中反复清除炎性组织和肉芽,在内镜引导下用长针头将FG喷于创面,明胶海绵粘于FG表面,用纱条粘于明胶海绵表面,用低吸力吸引头边吸边挤压纱条,使明胶海绵与FG均匀分布于凹凸不平的创面上,取出纱条确认无出血后结束手术。
摘除扁桃体用纱球压迫止血后,从扁桃体窝上极喷洒FG,使之流溢,布满创面,明胶海绵贴于FG表面,再用纱球贴于明胶海绵上轻压,使FG均匀分布于创面上,4-5min后取出纱球和明胶海绵。
特殊创面的覆盖:1切除下鼻甲部分组织后用长针头由下鼻甲后端向前端,沿切口上缘缓慢滴入FG,使其流溢分布于创面,应特别细心观察下鼻甲后端创面,如已形成胶冻膜而仍有渗血时应重喷1次,并用明胶海绵贴于FG表面加强止血作用;2行鼻中隔矫正手术后吸净中隔术腔内血液,用粘有FG的棉球压迫底部鼻脊渗血部位,5min后取出棉球,对合鼻中隔双侧粘骨膜,使其居中,双侧鼻腔底和切口处喷洒FG,覆盖切口和固定鼻中隔。单侧鼻中隔粘骨膜穿孔缘紧粘对侧粘骨膜。双侧错位穿孔,FG使用方法同单侧穿孔;双侧对应性穿孔,应将已取出的前端鼻中隔软骨取稍大于穿孔直径的块状软骨相嵌在穿孔处双侧粘骨膜之间,将FG喷洒在双侧穿孔处,使粘骨膜穿孔缘沿鼻中隔软骨生长,嵌入的鼻中隔软骨起搭桥作用;3封闭式乳突手术,用羟基磷灰石颗粒与FG调和后填入术腔内,凝固塑型后回覆外耳道皮瓣,全层缝合后外耳道内填充庆大霉素纱条,确保创面愈合后基本维持原有耳道形状。
3结果
3.1止血效果
本组病例中6例(1.35%)分别在术后3h和第2d再出血,其余病例在使用FG后5min左右止血,无再出血,有效止血率约98.5%。
3.2排异反应
仅1例中耳癌病人在术后第7d出现排异反应,FG从切口处排出,切口延期愈合。其余病例无排异反应,术后2周用内镜观察术腔,发现FG已开始部分降解吸收,窦壁粘膜生长,无肉芽或化脓感染。
3.3术部形态
鼻中隔矫正术后中隔居中,无再偏曲或血肿现象,鼻中隔穿孔病例在术后10d已基本愈合。外耳道形态基本维持,上颌窦前壁骨孔粘骨膜覆盖,无肉芽生长,窦腔内壁粘膜3个月左右全部覆盖。
4讨论
4.1生物蛋白胶
医用生物蛋白胶(FG)主要由粘合蛋白、凝血酶、钙离子等组成,其应用原理为血液凝固的最后一个步骤,它的特性主要有:1止血与封闭创面作用:当凝血酶和纤维蛋白混合时,纤维蛋白原肽链A、B被凝血酶水解后形成纤维蛋白单体,该单体疏松聚合成网状结构而将血细胞网固,产生止血和覆盖创面的作用;2生物相容性: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对机体无毒副作用;3生物降解吸收作用:医用生物蛋白胶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在使用后2周左右被组织降解吸收,而瘢痕组织一般在2周之前发现;4一定的灭菌作用:Dulchavsky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蛋白胶对脆弱杆菌、粪肠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杀灭作用;5无传染性的生物制品:据报告国外多用人血提取生物蛋白胶胶,而本组采用的是以哺乳动物血提取,避免了某些人类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4.2止血效果
有报告指出FG在神经外科的有效止血率为72.2%,本组结果显示在耳鼻咽喉科FG的有效止血率为98.7%。其中3例扁桃体术后3h再出血,清除创面瘀血块再喷FG不能止血,改用缝扎止血,3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第2d再出血,经检查为后端出血,改用填塞止血:分析出血原因,作者认为应根据病人心态和体质的不同在术后适当应用镇静、止血、抗过敏类药物。
4.3对腔道创面的作用
术腔填充是耳鼻咽喉手术术腔止血的有效方法,虽止血效果确切,但反应较大如乳突腔、鼻窦、鼻腔内填充油纱条或碘仿纱条所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局部红肿、疼痛、血性渗出、头痛、鼻呼吸不畅,烦躁不安以及术后反复换药引起的不方便、疼痛或再出血,术后发热等。用FG覆盖创面,减少外界刺激与污染,新生粘膜上皮组织能正常生长。维持腔道与窦腔空间,消除局部肿胀,保持鼻呼吸正常,仅在术后24h有轻微疼痛,局部渗出明显减少,不需反复换药,病人精神状态好,易接受手术。
根据Songer粘连形成的三维立体学说,认为防止粘连的理想材料是半流体物质,本组病例观察FG符合三维遮挡材料的选择。FG能在3-5s形成薄膜,能有效覆盖保护创面。FG一般在2周左右开始降解吸收,在此期间瘢痕增生已相对静止,有效地防止了粘连形成。本组鼻腔内手术在FG降解吸收后新生上皮层粘膜覆盖创面,无粘连、痂皮、FG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术后逐渐被组织吸收、能部分或完全取代现在使用的缝合技术,同时可减少由风险带来的粟粒疹,肉芽,缝线囊肿等并发症,在垂直半喉切除术后喉腔内应用,无肉芽、息肉生长,无喉狭窄;扁桃体术后应用,无粘连,消除了以往因术后咽缩肌与舌根粘连的瘢痕组织所引起的咽部牵扯感。
参考文献:略
文献出处:《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5月67-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