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检查 > 董氏奇穴耳三穴耳上穴耳中穴耳下
董氏奇穴耳三穴耳上穴耳中穴耳下
部位:在耳轮之外缘。主治:霍乱、偏头痛、感冒、扁桃腺炎。取穴:在耳轮外缘上端一穴(耳上穴)、中央一穴(耳中穴)、下端--穴(耳下穴)。手术:用三棱针扎出血,一次用二穴可矣。
穴名:本穴组由三个穴组成,故名。定位及取穴:在耳轮之外缘,上端一穴(耳上穴)、中央一穴(耳中穴)、下端一-穴(耳下穴)。现代解剖:血管:外颈动脉之后耳支,浅颞动脉之前耳支,上领动脉之深耳支合成血管网。神经:有迷走神经之耳支与下颌神经之耳颞支,分布在耳软骨上。
维杰新用:以耳上穴即耳尖穴为主,尚可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睑腺炎倒睫毛、失眠心悸、皮肤痒疹、腰痛、泌尿病均甚有效。治感冒、发烧、扁桃体炎及肿大皮肤痒疹均甚效。治心悸、多汗、腰痛亦颇有效。治疗失眠特效。解说及发挥:1.本穴组以耳上穴为主,耳上穴又称“耳尖”穴,是我最常用之要穴之一。本穴老师仅用以治疗霍乱偏头痛、感冒、扁桃体炎,我则用耳尖治疗颇多疾病,甚为有效。2.耳尖(上)穴点刺出血,治疗多种病变,除老师所写上述四项外,尚可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睑腺炎、失眠、心悸、皮肤痒疹腰痛泌尿病均甚有效,尚有更多特效,见后续几条之叙述解说。3.耳背穴处若无明显青筋,可在耳上穴处点刺。本穴不需对准青筋,亦能出血。4.由于太阳经至耳上,又少阳经绕耳。太阳主表,少阳主风,因此耳上穴善治表证及风证。治感冒、发烧、扁桃体炎及肿大皮肤痒疹均甚效。点刺治带状疱疹亦颇有效。5.由于肾开窍于耳心亦开窍于耳,因此耳上穴治心悸、多汗、腰痛、倒睫毛亦颇有效。6.《素问.五脏生成篇》云:”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人肝。”说明耳与肝的关系也甚为密切。因此三棱针点刺耳尖穴,可调和脏腑阴阳,调济水火,平肝息风,并能“苑陈则除之”,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引血下行,起到平肝潜阳的作用,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7.耳尖点刺治疗失眠尤其特效,为我治疗失眠第一-特效针,无有不见效者,盖心肾皆开窍于耳,此交通心肾也。交通心肾等同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又,在此刺血等同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治疗久年失眠甚佳,血府逐瘀汤为疏肝之四逆散,加活血之桃红四物汤组成。少阳经至耳绕耳,本穴有四逆散之功,亦能疏肝,以刺血治之,则又如同加入桃红四物活血。然此穴亦不止有血府逐瘀汤之意,少阳经至耳绕耳,则还有温胆汤之意在内,等同集合多个治疗失眠特效方于--穴,所以允为治疗失眠第一特效针也。按:在经络方面:手足三阳经脉均分布到耳,据《灵枢经.经脉》篇记载:手太阳小肠经脉“人耳中”,手阳明络脉“人耳中,合于宗脉”,手足少阳之脉皆“从耳后人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足阳明之脉“循颊车,上行耳前”,足太阳经“从巅顶至耳上角”。则耳尖实有调诸阳之作用。在脏腑方面:《素问.金匮真言论》有:肾开窍于耳,心亦开窍于耳之说。《素问.五脏生成》云:“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人肝。”说明耳与心、肝、肾三脏关系甚为密切。以三棱针点刺耳尖穴,可调和脏腑阴阳,调济水火,平肝息风,并能“苑陈则除之”,达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目的,所以治证甚多。
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中若涉及配方针灸等技术,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
转发到朋友圈吧
完
推荐阅读:宫廷无痛正骨---酸、麻、痒、胀、痛及各类疑难杂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