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症状 > 上颌窦提升术一基础篇上颌
上颌窦提升术一基础篇上颌
上颌窦解剖
上颌窦(maxillarysinus)为上颌骨体内的锥形空腔,窦壁为骨质,大部份为薄的密质骨板,内稍有松质骨,最薄的地方只有密质骨。窦壁直接被覆粘膜,支配牙齿及牙周组织的血管、神经,通行于骨内牙槽管之中或粘膜下。
上颌窦的形状基本上与上颌骨体一致,可以分为一底、一尖及前、后、上、下四个壁。其底即上颌体的鼻面,尖深入上颌骨的颧突,前壁为上颌体的前面,后壁即上颌体的颞下面,上壁为上颌体眶面,下壁为牙槽突。
位置:位于上颌骨内,窦腔平均容积约13ml。前壁的中央壁薄,且向窦腔凹陷,称尖牙窝,为上颌窦手术时凿入窦腔之处。后外壁借一层薄骨与颞下窝毗邻。
相关疾病:上颌窦癌如破坏此壁,可侵及翼内肌引起张口困难。上壁即眶下壁,为一层薄骨,故窦内的占位性病变如癌、囊肿等破坏此壁侵入眶内可出现眼部症状,如手术时不慎损伤此壁.可引起眶内感染。内壁为鼻腔外侧壁的一部分,在其后上方有上颌窦窦口通入中鼻道。底壁为牙槽突。底壁往往与第二尖牙、第一、二磨牙根部借一层薄骨相隔,故牙根的病变可侵入窦内,引起窦内病变如牙源性上颌窦炎,反过来窦内的病变(如上颌窦癌)可侵及牙根或牙槽神经,引起牙齿疼痛。
上颌窦特点
1.上颌窦窦底通常会向下凹陷,最低点在第一磨牙区域。
2.上颌窦窦腔整个青春期都发生进行性气化,上颌后部牙缺失之后可发生继发性气化,
3.上颌窦分隔可将整个上颌窦分隔为两个或更多、几乎完全隔离的腔隙。分隔的发生率为16%-58%,最常见的形式为一个单方向的分隔,分隔可分类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分隔。
4.上颌窦粘膜衬里由正常的呼吸纤毛上皮和其下方的薄层结缔组织所构成,其厚度为0.45-1.4mm。薄层粘膜增加了手术中穿孔的风险。
5.吸烟会使粘膜厚度趋向变薄。
6.上颌窦外侧骨壁的厚度差别很大,正常的范围是0.5-2.5mm,通常在男性略高于女性,
上颌窦的血供:来源于眶下动脉、腭大动脉和上牙槽后动脉。上牙槽后动脉与上颌窦底提升程序密切相关,因为它可能穿越计划进行侧壁骨窗预备的区域。骨内的上牙槽后动脉距离牙槽嵴的距离平均为16-19mm,如果发生术中过多出血,通常源自上颌窦侧壁或上颌窦粘膜的裂孔。
欢迎报名《北一种植与管理高级研修班》--5月15-17日北京启航
报名--
分享方式: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