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症状 > 我治慢性鼻窦炎经验

我治慢性鼻窦炎经验



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称为鼻窦炎,累及的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发病率达10%,在鼻病中高达23.5%,影响患者患者生活质量。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窦炎2种。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慢性鼻窦炎较急性者多见,常为多个鼻窦同时受累,是指病程持续超过12周的慢性炎症性改变,以鼻腔流脓性或黏脓性鼻涕、鼻塞、嗅觉异常、头痛等局部症状为主,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眼部头闷胀痛、疲倦、精神萎靡不振、纳差等全身症状。其中慢性鼻窦炎在儿童鼻窦炎中占比较大,主要包括间歇性或经常性鼻塞、黏脓性鼻涕等临床症状,影响患儿呼吸功能和健康成长。

目前,临床上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给予抗生素、血管收缩药物、促进黏液排出类药物、抗组胺药类药物以及理疗等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不够理想,且病情易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肺脾气虚,肺经风热上扰,胆腑郁热上攻鼻窍所致。中医治疗从整体调节出发,辨证施治,通过中药调理,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达到治根治本目的。举例示之。

林某某,男,15岁,兰山区。初诊:鼻塞流黄涕4年,CT提示筛窦炎,患儿伴头晕头痛,咽喉不利,大便干,食欲可,睡眠可,小便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经多方治疗不效,故寻求中医诊治。

处方:黄芪30克鹅不食草10克防风10克荆芥12克白术15克白芷15克羌活15克蝉蜕6克辛夷12克细辛3克川芎15克苍术10克苍耳子10克薄荷10克全蝎2克黄芩12克7付水煎服。

二诊:诸症大减,流涕减少,头晕头痛减轻,仍咽喉不利,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上方14付水煎服。

三诊:诸症减轻,舌暗红苔薄黄,流鼻涕不多,咽喉红肿,脉弦细。上方7付水煎服。

四诊:感觉良好,鼻窍通畅,不流涕,咽喉稍红,其他如常,舌红苔薄黄,脉弦细。上方7付水煎服。患儿治愈后,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鼻窦是什么呢?从表面看,我们的鼻子有两个通气孔,通气的这一部分在医学上叫做鼻腔,除了鼻腔之外,实际上在鼻腔以外的每一侧还有4个空腔,叫做鼻窦。这就好比是一个楼里面,鼻腔相当于楼道,而鼻窦则相当于楼道旁边的房间。当“楼道”发生炎症而不影响到楼道旁边的房间时,这便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鼻炎,而如果楼道的炎症蔓延到房间里,房间出现了炎症,那就是我们所说的鼻窦炎了。

总之,鼻炎的发病范围限于鼻腔这一区域,而鼻窦炎则往往是鼻腔与鼻窦同时出现炎症,病变范围更广更深,病情更重。所以说对于鼻炎来说,其发病程度比较轻微,大多出现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为主症状。而鼻窦炎的发病程度则要严重得多,鼻窦炎发作时,其主要流黄色浓稠的鼻涕,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头疼头晕、嗅觉失灵以及记忆力变差等。

本病归属于中医“鼻鼽”、“鼻渊”、“脑漏”等范畴。肺气郁闭证为其常见证型。《严氏济生方》云:“鼻者,肺之所主,职司清化,调适得宜,则肺脏宣畅,清道自利”。肺通窍于鼻,司呼吸而主降敛,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而鼻为肺之门户,气机借鼻腔出入,故鼻、肺生理功能相辅相成。外感邪气,由鼻而入,直接入肺,引起鼻窍不利,肺金不清,宣降失常,气机出入不畅,气机郁滞,水液输布障碍,储于肺鼻,又加重鼻窍不通,肺气郁闭,导致“鼻鼽”。《严氏济生方》云:“夫鼻者,肺之侯。其为病也,为衄、为痈、为息肉、为疮疡、为清涕、为窒塞不通、为浊脓,或不闻香臭,此皆肺脏不调,邪气蕴积于鼻,清道壅塞而然也”。其病因病机为机体肺脾之气、正气虚弱,无以抵抗外邪,邪从口鼻而入,肺脏首先受邪。由于治疗不当或失治误治而导致病程迁延不愈,耗伤肺气,使卫外不固无以驱邪外出而邪留滞于鼻窍;病久累及脾胃,脾胃气虚无以化生水谷精微,使鼻窍失养,脾气虚无以升清降浊,加重鼻塞流涕等症状;肺脾气虚,正气不固则鼻窦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该病病位在鼻部,与肺脾二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宜益气健脾、化浊利窍为主。

本案以玉屏风散和苍耳子散、九味羌活汤等方加减而成。玉屏风散源于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炒白术、防风三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固表,祛风止汗之功能。苍耳子散是《济生方·鼻门》中的验方,由辛夷、炒苍耳子、白芷、薄荷四味药组成,具有疏风止痛,通利鼻窍的作用。九味羌活汤,出自《此事难知》,具有辛温解表,祛湿里热之功效。诸方合用,相得益彰,故取效迅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nb.com/shdyzz/1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