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护理 > 一张让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的方
一张让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的方
白癜风偏方有效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64815.html乾清汤治疗鼻源性头痛
观察发现,鼻源性头痛可占门诊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就诊的青少年患者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鼻源性头痛系指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副鼻窦炎所引起的慢性头痛。其发病多以青少年为主,常以感冒为诱因,往往是感冒的其他症状消失了头痛却长期不愈,时轻时重。不等此次头痛消除,下一次感冒又来了。头痛的部位因所感染窦腔的不同而异。以头痛加剧或缓解的时间有一定规律,眉棱骨某特定部位有明显压痛为特点。
鼻源性头痛包括传统中医所说的“鼻渊”。但其所囊括的范围似乎比“鼻渊”的范围更要广阔,因许多鼻源性头痛的患者并无鼻塞、鼻流浊涕等鼻渊症状。其病变部位在鼻,鼻气通天:病变反映部位在头,头为首,与天同。我们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患者的疼痛,使鼻窍通利,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故将其名称定为“乾清汤”。
乾清汤组成:黄芪15~30g(视气虚具体情况而定),川芎15g,蜈蚣2条,苍耳子10g,辛夷10g,桂枝10g,白芍10g,独活10g,石菖蒲10g,皂角刺10g,甘草6g,冰片(冲)1g,生姜3片,大枣5枚。
方中黄芪、甘草补气固表,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黄芪配皂角刺可透脓排毒,利于窦腔炎症的清除;川芎上行头目,搜风活络止痛,配蜈蚣祛风活络,解痉止痛;辛夷、苍耳子善治鼻渊,配石菖蒲通窍止痛;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助正驱邪,配生姜、大枣为桂枝汤,有仿《伤寒杂病论》“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的意思;独活祛风除湿止痛,有交通任、督二脉之功,鼻腔正当任督二脉交会之处,此处配入独活,意在交通任督,使经脉通利,头痛自除;生甘草还有解毒与调和诸药之意。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固表、解毒排脓、祛风通络、开窍止痛之功,不言消炎而炎症自除。
曾治疙瘩头村15岁的学生孙某,患头痛三四年,整日头昏脑涨,晚上失眠多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家长十分着急,多方求治,有言神经衰弱者,有言神经性头痛者,有言焦虑症者,有言癔症者,最后经医院CT诊断为“上颌窦炎”,百治不效。
于年9月14日求治于余。询知患者食纳不佳,大便不成形,心烦易怒,体质较差,易患感冒,每年患感冒不少于5次。而且头痛时间在一天之中有一定的规律,上午较重,下午较轻,上午10点左右疼痛最重,晚饭后疼痛消失。头痛部位以印堂穴和两侧太阳穴为甚,按之眉棱骨处有一压痛点,望之面色萎黄,闻之语声细腻似少女,时有太息,舌质淡,苔白略显发腻,脉细弱。
此为鼻源性头痛,乃素患鼻渊,心情抑郁,肝郁脾虚,气虚不固,清窍失养,经隧不利之故。即以补气健脾、疏肝解郁、透脓排毒、通窍治痛法调治。
处方:黄芪30g,川芎15g,蜈蚣2条,苍耳子10g,辛夷10g,独活10g,桂枝10g,白芍10g,柴胡6g,白术10g,苍术10g,石菖蒲10g,皂角刺1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10剂后,患者精神好转,食欲增强,头痛减轻。继服“乾清汤”原方10剂,诸症豁然。
又治15岁男生李某,患头痛两年多,经常感冒,感冒后头痛更甚,头昏脑涨,睡眠不好,影响学习,成绩从尖子生一直下降到普通生。眼看已升初三,家长非常着急,怕将来考不上重点高中。年2月15日领来我处。家长带着医院的CT报告单,诊断为“上颌窦炎”。孩子眉头紧皱,思想压力颇大,眉棱骨中间有一压痛点,自述头痛部位以前额为甚,上午较重,下午减轻,晚上就基本不痛了,但头昏脑涨,睡觉噩梦纷纭。舌淡苔白,脉弦。此典型的鼻源性头痛。
处方:川芎12g,蜈蚣2条,辛夷10g,苍耳子10g,独活10g,黄芪15g,白芍10g,冰片(冲)1g,白芷10g,皂角刺10g,甘草6g,姜枣为引。
孩子很懂事,虽然年龄小,但为了治好病不怕吃苦,服药5剂后,自觉效果不错,又坚持服了15剂,头痛消除,思维清晰,加之学习勤奋,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年中考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
精彩点评
如今,鼻源性头痛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致使这一缠绵难愈的顽症,逐步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我根据患者的患病部位和发病机制自拟的“乾清汤”可迅速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能益气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力,阻断患者感冒一头痛一感冒的恶性循环,不失为对付这一顽症的较为理想的处方。
方中以黄芪、甘草补气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治其本(事实上,黄芪、甘草在方中所起的是双向调节作用,即患者若中气不足,易患感冒,它们所起的是补气固表的作用;若患者没有气虚易感征象,则黄芪所起的是透脓排毒的作用,甘草所起的是解毒作用);川芎、蜈蚣祛风活络解痉止痛,辛夷、苍耳子通窍止痛治其标;皂角刺透脓排毒,石菖蒲化痰开窍,桂枝、白芍调和营卫为佐使。乾清汤可谓内外兼修、助正达邪、标本同治的较为理想的处方,这一治疗方法后来被世界传统医学组织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
《止园医话》头痛方——偏正头痛皆安康组成:连翘15克,菊花15克,桑叶15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后下),苦丁茶10克,夏枯草15克,藁本10克,白芷10克,荷叶边15克,鲜茅根30克。加减:失眠者,加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各15克;心经有热,舌质红赤,加柏子仁15克、莲子心5克;睡眠易惊醒,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舌苔白腻,加石菖蒲、炙远志各10克。功用:清利头目,散结止痛。主治:偏正头痛。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方解:《止园医话》是当代名医罗止园所撰写的经验集,近几年才流传于世,看到它的真正风采。此方出自《止园医话》“头痛与眩晕”篇,罗氏从自身患偏头痛说起,罹患数年,服用中西药治疗,时发时止,后每至午后,体温升高,偏头痛更甚,急以此方治疗,一剂奇效,病减大半,三剂大效,六剂痊愈。文中还有一例治验,女性,50岁,患习惯性眩晕,服用此方数剂,数年未发。罗氏说:“此方治偏头痛极灵,屡试屡验也。”岳美中先生曾用此方治愈其女儿剧烈性头痛。本方连翘轻浮,为解热清气分之妙品,菊花、薄荷清利头目,消散上焦之风热,桑叶搜肝经络脉之风邪,黄芩清除中上焦之火邪,苦丁茶祛头部之热邪,夏枯草解散热郁,荷叶边疏散邪热,鲜茅根消除痰热,更佐以白芷通窍散发表邪,引以藁本直达头顶,以除风邪。共奏祛风散热之效,以治风热上攻之正偏头痛。病案:齐某,女,38岁,公务员,于年8月就诊。患头痛3年余,医院均诊为“神经性疼痛”,给予谷维素、苯巴比妥、镇脑宁、清脑丸等,最初尚好,继之则无效。发作时以左侧偏头痛为主,但会波及到头枕与颈部,睡眠不佳。来诊时,舌苔薄白而干、舌质红赤,脉象沉细而弦。诊为风热入络,肝阳化风。拟方:连翘15克,黄芩10克,怀菊花15克,霜桑叶15克,薄荷叶15克(后下),苦丁茶10克,夏枯草15克,藁本10克,白芷6克,荷叶15克,白茅根30克,生甘草10克。每日煎服1剂,分2次服用。服用21剂前来复诊,言其头痛未再发作,唯有睡眠不佳,常做恶梦,影响睡眠质量,于前方加酸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焦栀子5克,莲子心5克,以清火安神,继服21剂,睡眠安然,嘱以加味逍遥丸,疏肝清热以善其后。按语:偏头痛女子较多,反复发作,有时与月经失调亦有关联。此例从脉象与舌质上分析,均有热象和肝郁之兆,所以取《止园医话》方治疗。如果是寒性头痛或痰厥头痛,此方即不适宜服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