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常识 > 极度缺氧,他们也能创造奇迹
极度缺氧,他们也能创造奇迹
点击“援藏” 去年8月,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袁晓培、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徐钰等6名医学专家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医院。在极度缺氧的状态下,他们创造了雪域高原医疗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自医院“造血”
队员们来到西藏,克服高原缺氧的困难,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的医疗资源,来解决当地患者的实际问题,是专家们最关心的问题。大家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当地科室长讨论,如何开展相关的检查项目和治疗方案,如何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病痛,医院学科团队一起制定帮扶计划,实实在在的提升受援单位的“造血功能”。
稀薄的空气中乐观的“人民人”
队员们的血氧饱和度最高仅仅维持在80%,长期缺氧、高原反应无疑是对每一位“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的考验,甚至很多队员的心电图、超声心动都发生了改变。但每次早餐时大家总是乐观地交流:“昨天晚上没有睡着,又把XX病人的资料重新回忆了一下,我发现还有几个问题没有弄清楚…….”、“早晨3点就醒了,看了会书又睡着了……”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在雪域高原上传播医学技术,救治藏族同胞。
吸氧后完成的雪域高原首例全鼻窦开放手术
去年10月,医院收入院一位鼻窦炎鼻息肉男性患者,年龄32岁,病史十余年。袁晓培副主任医师经过详细的询问和慎重的考虑之后,决定由其主刀,尽可能为患者完成一个全鼻窦开放、彻底清除病变的手术。
考虑到手术时间长以及入藏不久自己的身体对高原缺氧还比较敏感,尤其是在戴上口罩后的工作中,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缺氧的发生,袁晓培医生在手术开始前吸了15分钟氧。
麻醉、消毒、铺单,穿手术衣,最后再次仔细阅读了一遍CT片,手术开始了。虽然在北京已经成功完成了很多例此类手术,但在缺氧的高原,用现有的手术设备和器械第一次进行全鼻窦开放手术,袁晓培医生有一些紧张。依次开放上颌窦、筛窦,开放额窦、蝶窦,去除息肉组织,手术按照既定方案一步一步的有序进行着。鼻窦位于颅面中央,与脑组织、眼球及重要动脉仅以一层薄骨板相隔,手术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虽然术前准备已经很充分,但患者术中出血还是比较明显,影响视野,袁晓培术中再次与麻醉师沟通,进行控制性降压,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双侧鼻腔鼻窦的病变依次清除,鼻腔仅以可吸收材料进行局部填塞。2小时后,精神高度集中的手术结束了。在手术中,袁晓培克服了非高清显示设备带来的术野问题,克服了额窦、蝶窦手术器械以及带角度动力切割系统等设备的不全,依靠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内镜手术技巧,顺利完成了高原上第一例全鼻窦开放手术。
(综合医院网站、中国网)
策划:韦代琼
责编:代杰
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投稿邮箱:yzwxgzpt.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儿童白癜风的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