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治疗 > 病例分享套管式内镜联合两方向导板行倾
病例分享套管式内镜联合两方向导板行倾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一点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患者上颌后牙缺失6年,无上颌窦内肿瘤和急性炎症。通过术前两方向导板的设计与制作,术中戴入A导板、B导板,在窦内植入胶原骨,机动植入种植体。愈合术后4个月复查,并行16-17种植固定桥修复。
本文为探讨在套管式内镜及两方向导板联合解决倾斜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应用。
患者情况
病人年龄:55岁病人性别:男患者述求:上颌后牙缺失6年既往史:无上颌窦内肿瘤和急性炎症,否认全身系统性病史口内检查16、17、25、26、27缺失;正中咬合时缺隙处垂直距离正常。影像学检查
CBCT显示16、17两个位点上颌窦底至牙槽峭顶之间的距离分别为4mm、2mm,窦底形态不规则,在16、17之间有凹陷;
16、17窦底倾斜方向与种植体植入方向的夹角约为45°,缺牙处牙槽嵴顶宽度约7.0mm。
术前X光片
在16,17位点植入两枚StraumannSWN4.8mm*10mm种植体;行种植体支持的联冠修复。第一步:术前两方向导板的设计与制作
术前收集患者CBCT数据;
使用种植导板软件为病例设计倾斜内提方向导板(A导板)和植入方向导板(B导板);
倾斜内提方向导板(A导板)的设计
植入方向导板(B导板)的设计要求A导板的先锋钻扩孔起点位于牙槽峭顶种植体入口范围内,A导板的扩孔方向尽量与上颌窦底的近远中向垂直,A导板导向至扩孔直径2.8mm,B导板以修复体的理想位置为导向,导向至扩孔直径3.6mm;AB导板设计扩孔深度是保留1mm厚的上颌窦底骨壁;设计完成后3D打印导板。倾斜窦底提升示意图第二步:种植手术
常规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粘骨膜,翻瓣,戴入A导板,按照设计用工作端长度20mm,喷水冷却;
扩孔至2.8mm钻,用套管式内镜检查种植窝骨壁完整,底部骨未见穿孔后采用2.8mmSummer凿按预备方向轻敲,至骨凿顶端进入上颌窦1mm;
内镜再次检查种植窝,见底部骨折裂上抬,粘膜未见明显穿孔;
戴入B导板,4个扩孔钻逐级扩孔至直径3.6mm;
直径3.5mm骨凿种植体植入方向内提升,骨凿顶端进入上颌窦2mm~3mm;
提升导板引导下备洞及提升内镜检查见底部骨块明显移位,冲洗时未见窦底有气泡冒出;
直径4.2mm扩孔钻扩孔,4.2mm骨凿种植体植入方向再次内提升至顶端进入上颌窦内4mm,内镜再次确认窦粘膜未见明显穿孔,此时见骨块并随呼吸运动规律地上下移动;
内镜下检查窦底粘膜完整性及提升情况在窦内植入胶原骨;
机动植入种植体,植入扭矩达30N·cm。
第三步:种植修复
愈合基台穿龈愈合;术后4个月复查,并行16-17种植固定桥修复。修复完成负重后半年复查结果
术后及负重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稳定无炎症,种植体无松动、脱落等;
随访影像资料显示种植体周围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并保持稳定;
术后上颌窦窦底垂直骨增量为8mm;
修复后6个月随访,评估临床修复效果良好。
结论
套管式内镜联合两方向导板行倾斜窦底内提升术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术中在内镜下可以直视、检查窦底提升情况及粘膜有无穿孔,相对安全;
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长期修复效果随访时间较短,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