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医院 > Wernicke脑病一例
Wernicke脑病一例
情况
患者男性,30岁。主诉:纳差乏力3年,双上肢不自主抖动4月,加重1月。现病史:3年前受凉后出现纳差、乏力,医院,查肾功:尿素10.8mmol/L,血肌酐umol/L;血常规:血红蛋白93g/L;尿常规:尿蛋白2+,隐血2+;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Lee氏IV级),慢性肾衰竭”,出院后长期服用药物,定期复查。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在我院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开始在外院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2次/周,病情稳定。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伴双手不自主抖动,呈进行性加重,无发热、皮疹、呕吐、腹泻、精神症状等其他不适,医院,未予以明确诊断,曾给予口服安定片治疗,效果不佳。1月前症状加重,来我院门诊,考虑“尿毒症脑病”,嘱其加强透析,症状无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以“慢性肾衰竭”收住入院。
患者手抖视频
入院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衰竭
尿毒症脑病?
肾性贫血(轻度)
肾性高血压
CKD-MBD
高磷血症
低钙血症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53×10^9/L,红细胞计数3.42×10^12/L,血红蛋白浓度g/L,血小板计数91×10^9/L
生化全套(透析后第二天):谷丙转氨酶5IU/L,谷草转氨酶10IU/L,血肌酐umol/L,钾5.4mmol/L,余正常
甲功系列(八项):游离T33.03pmol/L,总T30.95nmol/L,余正常
甲状旁腺素(全段):.pg/ml
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室肥厚
双肾B超示:双肾体积偏小,实质回声增强
双上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动静脉瘘口处管腔变细,流速加快动静脉瘘口/造瘘口流入道桡动脉流速>2.5,狭窄>50%
凝血六项、输血前四项、胸部CT、上腹部B超未见异常
诊断与治疗为明确患者双手抖动原因,请神经内科、脑病科、精神心理科进行会诊,综合会诊意见考虑:1.尿毒症脑病?
2.肝豆状核变性?
3.焦虑抑郁状态等。
因患者症状较重,同时给予以下处理:
1.完善眼科会诊和铜蓝蛋白等检查;
2.加强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血液灌流,隔天一次;
3.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
处理后结果:
1.患者无K-F环,铜蓝蛋白14.70mg/dL(未达到诊断标准),肝脏彩超示肝内实质回声光点均匀,故暂排除肝豆状核变性;
2.加强血液净化治疗和抗焦虑抑郁治疗后,患者症状未缓解,并呈逐渐加重趋势,出现全身较剧烈抖动、站立不稳,同时出现夜休差、难以入睡、精神涣散、注意力障碍、谵妄、胡言乱语、幻听等精神症状,给予安定等药物治疗后,不能控制症状。
再次请神经内科、脑病科会诊,急诊行头颅CT检查,结果回报:
⑴右侧额叶低密度影,考虑缺血性病变;
⑵双侧上颌窦、筛窦炎症;
⑶左侧乳头炎,右侧中耳乳突炎。脑电地形图报告示:快波形脑电图。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因头颅CT和脑电图不能解释患者精神症状和全身抖动的原因,患者血肌酐较高,因此,仍然考虑尿毒症脑病。继续加强血液净化,给予CRRT治疗。
经过近1周总计90小时左右的CRRT治疗后,患者血肌酐umol/L,电解质、酸碱正常,但躯体和精神症状无明显好转
再次请神经内科会诊
复查头颅CT示:
1.右侧额叶低密度影,考虑缺血性病变,较前片变化不著;
2.双侧上颌窦、筛窦炎症;
脑电图结果:
1.各区低功率慢波分布,δ波额区功率相对最高;
2.高度异常脑电图;
MR示:
1.双侧额顶叶皮层下、半卵圆中心、脑干多发腔梗(亚急性晚期或慢性期)并部分软化灶形成;
2.脑白质变性,脑萎缩;
3.蝶窦、双侧筛窦、上颌窦炎症;
4.双侧中耳乳突炎症
患者头颅CT
追问病史,患者近一年来食纳差,根据长期血液透析及食物摄入不足之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与神经内科协商后综合考虑诊断为Wernicke脑病,虽然其诊断依据并不充分。
给予维生素Bmg静脉滴注+脂溶性维生素+复合维生素B补充,当天晚上患者睡眠即得到改善,用药3天后,患者精神症状消失,仍有上肢抖动,较前明显减轻。1周后症状好转出院,继续口服维生素B1、复合维生素B等,嘱患者加强营养、规律透析、定期随访。
患者治疗经过导图
Wernicke脑病Wernicke脑病,又称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所致的脑病。如胃癌、妊娠持续呕吐、慢性酒精中毒等。
1、Wernicke脑病的发病机制
维生素B1在体内80%以TPP的形式存在,其作为α-酮酸氧化脱羧酶系中的辅酶及转酮酶参与葡萄糖旁路的代谢,由于维生素B1缺乏,TPP减少,糖代谢发生障碍,导致以糖代谢为主要能量来源的神经细胞能量缺乏,从而造成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由于磷酸戊糖旁路代谢障碍,使尼克酰胺核苷酸和氢离子的产生减少,影响了神经纤维磷脂类的合成与更新,使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组织出现脱髓鞘和轴索变性,其病变常累及:
①第Ⅲ、Ⅳ对颅神经核及相邻的被盖区,故常引起双侧眼外肌麻痹,偶尔可见到核间性眼肌麻痹;
②脑干腹侧核团受损,引起眼震及平衡障碍;
③小脑皮质或中脑病变,常引起以肢体为主的共济失调;
④周围神经损害,引起多发性神经病。
2、Wernicke脑病的临床表现
Wernicke脑病典型三联征:眼肌麻痹、精神异常、共济失调
眼外肌麻痹常见双侧展神经麻痹和复视,其他眼部症状可有眼球震颤、上睑下垂、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及瞳孔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眼震早期出现,以水平和垂直性为主,常伴前庭功能试验异常。
精神异常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和定向力障碍,精神涣散、易激惹、情感淡漠和痴呆等,有时与戒酒状态难以区别,常称为泛发混浊状态;常伴Korsakoff综合征,以记忆障碍、学习不能、虚构、淡漠和定向力障碍为特点,多伴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
共济失调以躯干和下肢为主,上肢较少见,站立、行走困难,需2周或更长时间才能恢复。
仅10%~16.5%的患者出现三联症状,有研究表明66%的患者有精神异常,73%有眼部症状,82%有共济失调。大多数患者伴低体温、低血压和心动过速,部分患者伴肝病、心力衰竭、胰腺炎和周围神经病等合并症。眼肌麻痹恢复较快,精神症状的恢复常需数周至数月。
3、Wernicke脑病的诊断标准
病人有引起维生素B1减少的病史。
眼征:眼外肌麻痹,以外展运动障碍多见;其次为垂直运动障碍;以及同向凝视障碍。
共济失调,以躯干性共济失调为突出。
意识障碍,有精神错乱、沉睡或昏迷。
精神症状,有注意力和记忆力障碍,易激惹、情感淡漠和痴呆,时间、空间的定向障碍、虚构等。
血中丙酮酸盐含量增高,血清维生素B1含量及转酮酶活性均降低。
部分病人CT见脑室扩大或皮质萎缩,可见双侧丘脑和脑干低密度或高密度病变,25%的患者导水管周围低密度区。脑电图多为弥漫性的基本节律变慢,有θ波爆发。
MRI是诊断的理想工具,早期诊断较敏感,可见双侧丘脑及脑干对称性病变,急性期的典型改变是第Ⅲ脑室导水管周围对称性T2WI高信号影,6~12个月后恢复期高信号降低或消失,乳头体萎缩是Wernicke脑病的特征性神经病理异常,乳头体容积明显缩小不仅是硫胺缺乏的特殊标志,也是Wernicke脑病与Alzheimer病的鉴别特征。
4、Wernicke脑病的预防与治疗
透析患者可常规服用维生素B1,特别是在伴发下列情况时:①糖尿病;②营养不良;③胃肠疾病引起的食欲下降;④感染和手术等代谢增加时;⑤心力衰竭伴体液潴留;⑥出现无法解释的精神异常及周围神经炎时,更应及时补充维生素B1,可避免发展为Wernicke脑病。
维生素B1的常规使用方法为每日mg,待症状完全缓解后继续口服维生素B1,最好同时补充叶酸和其它B族维生素。一般经合理治疗后,眼部体征常可完全恢复,而共济失调、前庭功能障碍和记忆障碍多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注意:
严禁未补充维生素B1而先给予葡萄糖,因给糖后可使PPCH的活性进一步降低,促发患者昏迷;
严禁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因其可阻碍丙酮酸氧化,加重病情。
讨论Wernicke脑病诊断三要素包括:眼肌麻痹、意识障碍和共济失调,然而仅有1/3患者出现三大典型症状。透析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意识障碍,往往考虑尿毒症脑病、透析失衡综合征和脑血管意外,不少患者最终昏迷死亡而死因不明,故血液透析病人出现难以解释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时,应高度重视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Wernicke脑病,早期诊断、及时补充维生素B1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望缓解病情,对应用维生素B1治疗的疗效,也可作为Wernicke脑病诊断的依据。长期透析而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相应增加维生素B1的补充,同时应通过补充肉碱、改善贫血、加强透析等措施来纠正营养不良。
谢谢观看!欢迎讨论!欢迎加入重症肾脏病多学科合作组!
肾小妹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