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医院 > 一周一方治疗鼻炎,你用过麻杏石甘汤吗

一周一方治疗鼻炎,你用过麻杏石甘汤吗



麻杏石甘汤在鼻科的应用体会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临床上,我们取其清热宣肺的功效,用于治疗鼻科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鼻窦炎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中医称为“鼻渊”,是指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由于风寒外袭,郁而化热,或风热侵袭,内犯于肺,邪热壅肺,上犯鼻窍而致本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

病案举例:张某,男,42岁。主诉右侧头痛3d。3天前因感冒,出现鼻塞,鼻流脓涕,伴头痛,右侧前额为主,咽痛口渴,少许黄痰,大便干。服感冒药无明显缓解。检查:鼻黏膜充血,双下鼻甲肿大,右中鼻道见脓性分泌物。鼻窦CT示:双上颌窦、筛窦及右侧额窦炎。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诊断:鼻渊(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西医诊断:急性鼻窦炎。治则: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处方:炙麻黄3g,杏仁10g,生石膏30g(先下),辛夷10g,蔓荆子10g,菊花10g,生薏苡仁30g,败酱草10g,浙贝母10g,瓜蒌30g,桔梗10g,生甘草6g。7剂水煎服,日2次。用滴通鼻炎水滴鼻,日3次。二诊:鼻塞减轻,鼻流脓涕减少,无明显头痛,大便干缓解。检查:鼻黏膜充血减轻,双下鼻甲偏大,右中鼻道脓涕减少。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上方去蔓荆子,再进7剂。三诊:鼻塞、鼻流脓涕均明显减轻,无头痛。检查:鼻黏膜轻度充血,双下鼻甲偏大,鼻腔未见明显分泌物。舌质稍红,苔薄黄,脉弦。上方生石膏减至10g,加茯苓10g。再进7剂。

按:此患者着凉后出现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检查鼻黏膜充血,中鼻道可见脓涕,鼻窦CT示鼻窦炎。考虑为风热外袭,内犯于肺,导致邪热壅肺,肺失宣降,邪热循经上壅鼻窍,燔灼黏膜,则鼻甲充血肿大、鼻塞、流脓涕、头痛。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郁热,见大便干。咽痛、口渴、黄痰及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均为肺经蕴热之象。方中麻杏石甘汤清热宣肺;辛夷、蔓荆子、菊花疏散风热、宣通鼻窍、止头痛;生薏苡仁、败酱草、浙贝母、瓜蒌祛痰排脓;桔梗、甘草利咽止痛,并调和众药。全方共奏疏风清热、宣肺通窍、祛痰排脓之功效。二诊因症状减轻,头痛明显缓解,故去偏于疏散头面之邪的蔓荆子。三诊因症状均明显减轻,又生石膏太过寒凉,防其损伤脾胃,故减至10g;加茯苓既能祛痰排脓,又可调护脾胃。

2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称为“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特征的鼻病。若患者肺经素有郁热,加之外邪侵袭,导致肺经蕴热、邪热上犯鼻窍而致本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

病案举例:王某,男,21岁。主诉阵发性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反复发作2年,呈常年发作。曾在外院检查过敏原示:多种物质过敏,包括屋尘、螨虫及花粉等。服多种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患者平素遇风冷症状加重,易感冒,大便溏。检查:鼻黏膜充血,双下鼻甲肿大,鼻腔可见清稀分泌物。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中医诊断:鼻鼽(肺经蕴热、肺脾气虚)。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治则:清热宣肺、益气固表。方药: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处方:炙麻黄3g,杏仁10g,生石膏30g(先下),辛夷10g,防风10g,生黄芪15g,茯苓15g,生白术10g,诃子6g,乌梅10g,生甘草6g。7剂水煎服。二诊:诸症大减。检查:鼻黏膜充血减轻,双下鼻甲偏大,鼻腔少许清稀分泌物。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细。上方生石膏减至20g,14剂。三诊:症状明显减轻,晨起偶见喷嚏1~2个,无明显流涕。检查:鼻黏膜轻度充血,双下鼻甲偏大,鼻腔洁。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上方生石膏减至10g,再进14剂。

按:此患者病史较长,阵发性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反复发作,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充血,舌质红,苔薄黄腻为肺经有热之象;但患者平素怕冷,易感冒,大便溏,又有肺脾气虚、卫表不固之征。故本病例为虚实夹杂之证。治则为清热宣肺、益气固表。方中麻杏石甘汤清热宣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加茯苓增强健脾益气、渗湿除涕之功,辛夷宣通鼻窍,诃子、乌梅酸收止涕(嚏)。全方攻补兼施,共奏清热宣肺、益气固表之功。

讨论:麻杏石甘汤始载于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具有清热宣肺、降气平喘之功,主治肺热咳喘。方中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使肺气宣畅为君;生石膏辛寒入肺经,善清肺经实热为臣,一则制约麻黄性温宣肺而不助热,二则清泄肺中邪热,并使邪热从外而散,寒热相制为用;杏仁苦降肺气,既助石膏质重而降,又与麻黄一降一宣,相反相成,是为佐药;甘草为使,安胃和中,协调诸药。全方辛温之宣与辛凉之泄相伍,宣散肺气受寒凉之制而不助热,清降肺气受辛温之制而不寒凝,相互为用,四味相伍,法度严谨。我们取其清热宣肺之效,临证加减用于治疗鼻科疾病,疗效满意,是中医学辨证施治的具体体现,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运用。

本文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年7月,19(4),第55-56页,文章仅用于学术交流,公众请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相关处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nb.com/shdyyy/1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