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医院 > 7岁患儿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头痛,你
7岁患儿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头痛,你
病例分享:
患儿,男,7岁,因「咳嗽、鼻塞、流涕1周,伴头痛2天」入院。
现病史:患儿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每次约2-3声,无明显昼夜节律,伴鼻塞,伴流涕,以脓涕为主,无喘息,无气促,未正规诊治,2天前出现头痛,以前额、面颊部为主,无向他处反射,头痛以晨起为甚,无发热,无呕吐,无抽搐,家属重视,遂至我院门诊就诊,予收入我科进一步治疗。患儿自起病以来,精神疲倦,胃纳欠佳,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头痛病史。
查体:T36.5℃,R23次/分,P90次/分,BP94/60mmHg。精神疲倦,营养中等。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口腔粘膜光滑,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心肺腹检查无异常。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Kernig征(-),双侧Babinski征(-)。
临床分析:患儿,男,7岁,出现咳嗽、鼻塞、流脓涕等呼吸道症状,伴头痛,结合既往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头痛病史,不能除外鼻窦炎,遂予完善鼻窦CT检查,提示双侧额窦、上颌窦炎症,支持鼻窦炎诊断。尽管患儿有头痛、精神疲倦等神经系统症状,但神经系统检查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均为阴性,暂不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最后诊断:急性鼻窦炎。
诊疗经过:予口服阿奇霉素抗感染、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炎、口服氯雷他定抗组胺、口服孟鲁司特钠抗白三烯等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逐渐改善,病情好转后出院。
一、定义
鼻-鼻窦炎: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
二、解剖结构
鼻窦左右成对,共4对,包括额窦、筛窦、上颌窦和蝶窦,额窦、前筛窦和上颌窦合称为前组鼻窦,后筛窦和蝶窦合称为后组鼻窦。
图1:鼻窦的面部投影
三、分类
急性鼻-鼻窦炎: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细菌感染后的急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10天以上,12周内完全缓解。
慢性鼻-鼻窦炎: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12周以上,症状不能完全缓解甚至加重。
四、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
①主要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头痛。
②伴随症状:嗅觉障碍、听力下降、行为异常。
2.体征:
①主要体征:下鼻甲充血、肿大,鼻腔、中鼻道有黏(脓)性分泌物,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并可见黏(脓)性分泌物附着。
②伴随体征: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增生肥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分泌性中耳炎的体征。
五、鼻窦炎引起的头痛
1.机理:
①鼻窦黏膜肿胀,鼻窦开口阻塞→阻塞性头痛
②鼻窦口阻塞,窦腔内空气被吸收→真空性头痛
③窦腔内真空导致黏膜血管扩张,血清漏出→张力性头痛
2.疼痛特点:
①伴随鼻塞、流脓涕和嗅觉减退等症状。
②多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白天重,夜间轻。
③休息、滴鼻药或引流改善后头痛减轻。
3.疼痛部位:
①前组鼻窦炎多位于额部和颌面部。
②后组鼻窦炎多位于颅底或枕部。
③慢性鼻窦炎不一定都有头痛,通常表现为前额和鼻根部有发闷或发胀的钝痛感。
六、辅助检查
1.鼻内镜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镜下可见下鼻甲充血、肿大,总鼻道、鼻底、后鼻孔及下鼻甲表现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多来源于中鼻道或嗅裂,部分患者可见腺样体肥大。
2.鼻窦CT: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密度增高。鼻窦CT与临床诊断符合率高,但不能完全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
3.病原菌检测:诊断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金标准,但临床上缺乏可操作性,未得到广泛应用。
七、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
八、鉴别诊断
注意与引起头痛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九、治疗
治疗原则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进行综合性治疗。
1.抗生素:
①急性鼻-鼻窦炎:可以选用青霉素类药物,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每次30~45mg/kg(按阿莫西林计算),每日2次,疗程至少10~14天;也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每次10mg/kg,每日1次,每个疗程服用3天,停4天;对一线药物耐药者,可选用第2代头孢菌素。用药疗程建议临床症状控制后继续用药一周。
②慢性鼻-鼻窦炎:除非鼻分泌物呈脓性,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2.鼻用糖皮质激素:
是急、慢性鼻-鼻窦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水肿作用,常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侧鼻孔1喷,每日1次,晨起喷药为好。
①急性鼻-鼻窦炎:使用时间2~4周,症状控制后继续用药2周。
②慢性鼻-鼻窦炎:使用时间8~12周,症状完全控制后进行临床评估,可继续使用2~4周。
3.抗组胺药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对急性鼻-鼻窦炎患儿存在明确的变态反应因素,特别伴有变应性鼻炎,可口服抗组胺药和(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常选用第2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体重<30kg,每次5mg,每日1次,体重≥30kg,每次10mg,每日1次;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选用孟鲁司特钠,每次4mg,每日1次。疗程一般不少于2周。
4.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2.3%的高渗盐水,进行鼻腔雾化、滴注或冲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可作为常规治疗方法,每日3~4次,持续2周。
5.黏液促排剂:具有稀释黏液并改善纤毛活动的功能,疗程至少2周。
6.鼻用减充血剂:对伴有持续性严重鼻塞的患儿可以短时间(7天以内)、低浓度用药,推荐使用赛洛唑啉或羟甲唑啉,禁止使用萘甲唑啉。
在临床上,当遇到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头痛的患儿,注意警惕鼻-鼻窦炎,必要时完善鼻内镜或鼻窦CT检查。另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有时与急性鼻-鼻窦炎相似,但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一般在10天之内缓解,而急性鼻-鼻窦炎症状可持续,所以诊断急性鼻-鼻窦炎,病程必须在10天以上。
编辑:兔子妍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投稿及合作:tuziwangy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