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医院 > 留置针穿刺总失败明明回血很好,怎么一送针
留置针穿刺总失败明明回血很好,怎么一送针
打留置针时,明明回血很好,最后却总是穿刺失败,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
求助:留置针总是穿刺失败怎么办?
该求助帖来自于某医学论坛:
***qmr:今天给老奶奶扎留置针,看着血管还可以,进针之后回血也很好,然后我就送软针,但是打开液体却发现鼓了,然后又扎了一次,又鼓了。我都要崩溃了,出了一头汗,到底是哪有问题?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请高手给我指导一下,现在郁闷的很!
(图片由作者提供)
***8IE:我是一名刚入职的护士,想请教各位老师关于打留置针的技巧。以前我打留置针总是按照常规的那种边进软管边退针芯,后面发现这样的话,左手不好绷紧皮肤,只要左右手一起皮肤就松了。
年轻人还好,老年人皮肤松弛,一松血管可能就弯了。
后面,我换了种手法,就是先退一点针芯再直接送软管,可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有回血但是一松压脉带,打开开关,液体就是不滴。
好多次都是这样,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希望各位老师可以给我解惑。现在,都害怕打留置针了。
上述两位护士的困惑也代表了一部分护士的困惑。
临床工作中,确实有个别护士越失败越害怕,「得过且过」,能用钢针就不选择留置针,这样的话留置针穿刺水平就很难得到提高。
(图片由作者提供)
「失败乃成功之母」,不妨来学习一下站友分享的实践经验:
哆啦A梦**:我觉得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进针时刚进血管,见到回血,换左手扶住针柄右手退针芯,同时推送套管,这时因为有松开绷皮肤的手然后又绷紧皮肤的动作,这个过程中因为原来留置针进入血管不多,再绷紧时外套管已经滑出了血管。
第二种,患者血管脆性大,送套管时外套管触碰血管内壁导致血管破裂。
你可以练习单手送套管,这样没有换手的动作,血管固定拉直,有助于套管送入,且进针和送套管动作轻柔。
apple**:见血后还肿了,就证明要么你见血后马上推软管,其实这时软管只进了一半,你推的时候软管其实没有进入血管。
因为老人皮下组织松弛,所以你推也是很顺利的,或者是你刺穿了血管,就这么两种可能。
我们用的是Y型安全型留置针,一般选好静脉(只要有一小节露出来的都行,当然最好是又粗又直)。
我的建议是你选好静脉最好的地方正上方进针,破皮速度要快,然后缓慢刺破血管,见血后压平再进1mm然后进软管,进软管特别是血管不好的(脆或弯曲、细的)要慢慢推。
然后我还有个经验就是你留置针留好后放压脉带之前压压静脉,看看留置针里的血是否在动,放压脉带时看留置针里的血是否回来不见,这两个都满足的话不能说%至少90%以上你穿刺是成功的。
图文并茂:留置针穿刺重点步骤详解
留置针穿刺与一次性钢针不同的是,「一针见血」并不代表最后的操作成功,因为在「一针见血」后还有很多细节问题。
1.检查留置针。一手固定导管座,一手轻轻除去护针帽,松动针芯。
(图片由作者提供)
提醒:严禁在撤去针芯帽的同时将针芯撤出,使莱距离改变(莱距离是指针尖斜面下切线到导管尖端上切面的距离,标准应该在0~1mm之间。但不同厂家留置针的莱距离可能会有差异。如下图)。
(图片由作者提供)
2.左右转动针芯。针芯与导管较紧密,松动针芯后有利于送套管和撤针芯。
(图片由作者提供)
提醒:严禁上下松动针芯,以免损伤导管。
3.消毒后,皮肤待干。绷紧皮肤,以15~30度角进行穿刺,直刺静脉。
(图片由作者提供)
提醒:角度过大,刺穿血管后壁,造成穿刺失败;角度过小,容易划伤血管外膜,并造成穿刺困难、导管弯曲、折叠。
(图片由作者提供)
4.从导管内见回血后,降低到5~10度角,再进针2mm,保证导管尖端和钢针尖端均在血管内。
(图片由作者提供)
5.后撤针芯2~3mm(刻度为1格到1格半),将针尖退入导管内(见黄色虚线所示),以免在送管过程中损伤血管。
(图片由作者提供)
提醒:如后撤过多,可能造成导管损伤;已撤出的部分针芯,不能再重新送入,否则会损伤导管。
(图片由作者提供)
6.持导管座与针翼,将导管全部送入血管,保证导管全部在血管中。
(图片由作者提供)
7.左手固定导管座,右手持针翼,撤出针芯,直至针尖保护装置全部脱离导管座;
(图片由作者提供)
8.松止血带,松拳,透明敷贴固定。
(图片由作者提供)
提醒:敷贴要将隔离塞完全覆盖,防止误从隔离塞处穿刺输液。
分享两张留置针在输液间歇期及输液期间的图片,供参考。
(图片由作者提供)
参考文献
1.钟华荪,李柳英,主编.静脉输液治疗学(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END—
求职助你一臂之力
课程限时免费报名中
扫码后回复「招聘」报名
推荐阅读:
无夜班,大专以上可投,新增+护理岗位任你选
惨不忍睹!这种药物外渗后果严重,务必注意
护士,千万别忽略「老病号」,他们的5大作用你想不到
客服:美小护(weixin:dxydabiaojie)
编辑:胡梦珂责任编辑:陈朵朵
投稿邮箱:humengke
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