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常识 > 与上颌窦相关的牙科诊疗三例
与上颌窦相关的牙科诊疗三例
作者:田福聪,王晓燕,高学军,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医院牙体牙髓科
上颌窦为上颌骨体内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含气空腔,其底壁为上颌牙槽突,是上颌牙齿的重要毗邻结构,上颌自尖牙至第三磨牙均可能与上颌窦相邻,其中尤以第一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与上颌窦的关系最密切。上颌窦底可能进入上颌牙根之间形成凹陷,相应牙根与窦腔之间有时仅间隔一层骨壁,个别情况下甚至没有骨质,仅有一层黏膜覆盖根尖。由于上颌窦与上颌牙齿之间的紧密关系,二者在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可能会相互影响。
1病例资料:
(1)病例1:患者女性,37岁,因左侧上颌钝痛10d就诊。患者无冷热刺激痛,无流脓涕症状。
口腔检查:67未见龋坏,叩诊不适。左上颌龈颊沟及眶下区扪诊疼痛。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为×/L。拍摄华氏位片示左上颌窦内密度均匀增高(图1)。
诊断:左侧急性上颌窦炎。
治疗:转耳鼻咽喉科治疗。经耳鼻咽喉科治疗后症状缓解。
图1病例1华氏位片显示左侧上颌窦内密度较右侧明显增高
(2)病例2:患者男性,64岁,因右上后牙咬合不适1个月就诊。
口腔检查:可见6牙冠完整,松动Ⅱ度,叩诊不适,6腭侧牙龈退缩3~4mm,探诊深度10mm。电测试至最大值无反应。根尖X线片示6腭根牙槽骨吸收至根尖(图2)。
图2病例2根尖X线片示6腭根根尖及牙槽骨破坏明显,与上颌窦底紧密相邻
锥形束CT示牙槽骨破坏严重,与腭根相邻的上颌窦底骨板破坏不连续,对应局部上颌窦黏膜增厚(图3~5)。
诊断:6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治疗:1周后拔除患牙,行修复治疗。该患者拔除患牙后原症状消失,但患者未接受术后再拍摄锥形束CT观察上颌窦底组织情况。
图3锥形束CT轴位显示6腭根根中1/3周围牙槽骨破坏严重
图4锥形束CT冠状位显示腭根根尖对应上颌窦底骨质不连续,窦底黏膜增厚
图5锥形束CT矢状位显示腭根根尖对应上颌窦底骨质不连续,局部黏膜增厚
(3)病例3:患者男性,42岁,无明显口腔症状。曾在3年内因左上颌窦炎反复3次行上颌窦根治术,最后1次治疗为6个月前,近3个月又有反复流脓涕症状。建议口腔科就诊排除牙源性病因。口腔检查可见6邻面浅龋坏,67之间探诊深度10mm,全口其余位点探诊深度为3~5mm,67电测试至最大值无反应,叩诊不适。锥形束CT显示上颌窦与6根分歧及67间牙周袋相通(图6~8)。
图6病例3锥形束CT轴位显示6根分叉牙槽骨吸收明显
图7锥形束CT冠状位显示腭根根尖周及根分叉病变与上颌窦相通,上颌窦内密度增高
图8锥形束CT矢状位显示腭根根周牙槽骨破坏,上颌窦内密度增高
诊断:左侧上颌窦炎;67牙髓坏死。由于67牙槽骨破坏较重,建议67拔除并同时行上颌窦根治术。
2讨论:
上颌窦炎可表现为患侧上颌牙咬合痛及叩痛,容易与牙源性疼痛混淆。但上颌窦源性疼痛可同时伴有流脓涕等鼻部症状,尤以下午为甚,与患者体位有关,且存在较重的叩痛。另外,尖牙窝压痛是诊断上颌窦炎的重要指征之一。病例1口内检查首先排除了牙源性病因,结合华氏位片及临床表现得出左侧急性上颌窦炎的诊断。由于上颌窦与上颌牙齿关系密切,根尖周感染经常可造成相邻上颌窦局部黏膜水肿、增生,出现炎症表现及局限性骨质破坏,甚至在急性发作时引流物进入上颌窦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文献报道大部分局限的牙源性上颌窦病变在病因去除后可以缓解,部分病例的症状可能维持时间较长,甚至需要上颌窦内治疗。
除了原发性牙源性感染,牙科治疗时医源性异物进入上颌窦腔也可能造成上颌窦继发感染或出现症状,如残根、冲洗剂、根管封药、根充材料及种植体等。病例3口内除6外其余牙齿总体牙周状况尚可,且患牙邻面龋坏未累及髓腔,由原发性牙源性感染导致上颌窦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在上颌窦根治术中,手术操作可能损伤相邻牙齿的血供从而继发牙髓坏死,甚至导致相邻牙齿发生根折。坏死的牙髓可能成为上颌窦反复感染的病灶。因此,在上颌窦根治术前应注意相邻牙齿的检查,术后应注意牙髓活力的复查。以上3个病例提示,上颌后牙与上颌窦的关系密切,在牙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应注意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对于复杂病例,不同学科间应协同合作,而不应只着眼局部,应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年5月第49卷第5期
来源:医脉通
1.宝宝换牙顺序图
2.最有效的刷牙方法,精美动画教程!3.口腔麻醉美图
4.斯康杜尼与碧兰麻的区别
5.一个小黑点的可怕力量
6.牙周炎会偷偷吃掉你的骨头
7.牙医必学:VITA3DMaster(维他3D比色板)比色教程
8.全国第一套牙保健操视频首发
9.香港卫生署推荐视频:牙线的正确使用方法
10.比吃糖还伤牙的7大坏习惯,妈妈们注意了!
11.口腔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