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常识 > 都市频道曾经昙花一现的鼻腔清洗指数
都市频道曾经昙花一现的鼻腔清洗指数
上海气象局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推出各式各样的指数预报,其中紫外线指数、润肤指数等颇受公众欢迎。
年8月14日开始推出的“鼻腔清洗指数”,是根据天气变化、就医人群、药品销量等信息进行模式化运算,结合了当日空气质量、悬浮颗粒物等指标,提示市民应及时清洗鼻腔,防治上呼吸道疾病,尤其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形成健康指导。
洗鼻指数共分为四级,一级:需要时洗鼻;二级:定时洗鼻;三级:随时洗鼻;四级:及时洗鼻。(清洗鼻腔,建议4-6次/天)
上海城市环境气象中心副主任徐建民解释说,由于大气环境对健康有直接影响,根据医学调查,鼻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开支,上海气象部门与一些医学专家研究后推出“洗鼻指数”,“主要是从增强市民健康意识出发,不是为了治病。”徐建民称,在该指数的开发过程中,气象部门征求过很多医学专家的意见。
(图一:可测得的实际空气污染/有害物浓度,每日都有发布)
指数发布后的第三天,年8月17日,一些医学专家就相继加入到声讨洗鼻指数的队伍中,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全国委员、医院耳鼻喉科葛荣明主任表示,这样的指数有误导健康人群的可能。正常人鼻腔自身就具有免疫防御能力和自净作用,能够应对各种环境而保持顺畅呼吸,且维护呼吸道洁净,鼻腔的内环境是这种防御系统的基本保证,不需要人为随意改变,更不是靠“清洗鼻腔”来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
在这一指数出台之后,包括葛荣明教授、迟放鲁教授在内的七位耳鼻喉科相关领域的教授也曾经做过意见沟通,大家意见一致,都认为这样的指数应该通过更加谨慎的论证和研究。这样仓促推出可能会导致公众受到误导,因为不正确的洗鼻方式和频繁的洗鼻次数造成健康损害。年8月18日,上海已暂停了洗鼻指数的发布。
(图二:8月18日,鼻腔清洗指数已经暂停发布)
1,清洗鼻腔不是容易事:
鼻腔清理看似简单,有人以为弄些清水进入鼻腔即可,这是错误和危险的。由于鼻腔与呼吸道相通,清洗不当,很容易引发呛咳。
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医生指导,不要轻易自行使用灌壶等器皿清洗。特别是儿童,危险性更大。医院的耳鼻喉科室,针对清洗鼻腔是有专门的器材和药液的,而专科医生也会耐心教导如何正确的清洗步骤和方法。
医院呼吸科主任孙培莉提到,就算是买了灌壶洗鼻器的人,一天内洗鼻也别超3次,而老人和小孩用灌壶易引发呛水等危险。
2,挖鼻孔舒服但会破坏清洁功能:
“洗鼻?还不如挖鼻孔舒服!”--在耳鼻喉科不以为然的人。
挖鼻孔,这可是多数人常用的清理鼻子的方式。年11月,台湾出了本《挖鼻史》的翻译书,书中说人类挖鼻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年。由于动作不雅,甚至影响战力,11世纪的英国威廉国王甚至颁布“挖鼻禁令”。而在医生看来,挖鼻子会破坏鼻毛和鼻黏膜,反而会破坏鼻子的清洁功能。
3,建立正确的检测模型,发布“洗鼻指数”,未尝不可:
从各种林林总总的指数看来,人们感受到如今的信息服务越来越具体化,从中也反映出人民对民生的重视和需求。发布“鼻腔清洗指数”本应该能够吸引市民进一步中科UM-D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