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常识 > 为啥羊经常低头扎堆惊慌乱跑

为啥羊经常低头扎堆惊慌乱跑



春末夏初,温度逐渐升高,羊只经常会出现低头扎堆,突然惊慌乱甩头跑羊的现象,多数是由于羊鼻蝇造成的。鼻蝇蛆病是由羊狂蝇的幼虫寄生于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病羊呈现慢性鼻窦炎和额窦炎症状,分布很广泛。

病原

羊鼻蝇形似蜜蜂,体长10~12毫米,胎生,刚产出的幼虫(第一期幼虫)长约1毫米,淡黄白色,前端腹面有2个黑色的口钩,体表密生小刺。第二期幼虫呈椭圆形,长20~25毫米,只有腹部有小刺。第三期幼虫,体长30毫米,前端尖细,有2个黑色的口钩,主体分节,在每节的背面有棕黑色的横带,虫体背面拱起,腹面扁平并有小刺,后端平,有两个明显的气孔板。   羊鼻蝇出现在春季到秋季期间,在夏季最多,它们在炎热的天气表现活跃。雄蝇和雌蝇交配后,雄蝇不久就死亡,雌蝇则栖息在寂静和较高处,待体内幼虫发育后,开始飞翔。雌蝇在飞翔中突然冲向羊鼻孔,将幼虫产在羊鼻孔周围,产完幼虫后死亡。幼虫即爬进鼻腔、鼻窦、额窦等处,少数能进入颅腔内,发育为第二期幼虫,仍停留在原处,继续发育为第三期幼虫。   幼虫在鼻腔内寄生9~10个月,到翌年春季,幼虫成熟后即向鼻孔爬出。当羊打喷嚏时,被喷出落入地上,钻入表土中或粪堆内化为蛹,蛹经1~2个月后羽化为成蝇。成蝇的寿命不超过3周。

不同发育阶段的鼻蝇蛆形态

诊断   成蝇侵袭羊鼻孔产幼虫时,对羊群有强烈的骚扰作用,羊只为了避免侵袭,会突然四处逃跑或彼此拥挤在一起,或者一只羊把鼻子藏在另一羊的腿中间,或者静避树阴下,影响羊的采食和休息。绵羊受害较重,山羊受害较轻。幼虫在鼻腔等处爬行时,以口钩和小刺损伤鼻粘膜而引起发炎。   病羊开始流清涕,后为脓性鼻涕,有时带血。鼻孔周围的鼻涕干涸后形成硬痂,造成呼吸困难。病羊常打喷嚏,摩擦鼻孔摇头,磨牙,严重时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有时个别幼虫进入颅腔近处,造成颅骨损伤,甚至损伤脑膜,病羊时常强摇头,头部歪斜,运动失调,向一侧旋转。

患鼻蝇蛆羊头部的纵切面

防治   每年蚊虫活动季节一结束,用伊维菌素或爱比菌素,0.2毫克/千克,一次皮下注射可有效地预防羊鼻蝇蛆病。也可用于治疗。   在流行地区,最好每年夏秋季节进行有计划的驱虫工作,药物可用敌百虫:配成1%~2%的水溶液,向每一侧鼻孔内注入5~10毫升。注药可用注射器,前端装一胶管,给药时将羊头抬高,使下颌与地面平行,或使羊仰卧,使头与地面成45°角,再将胶管插入鼻孔,徐徐注入药液,注完后,使羊保持原姿势片刻,然后放开。绵羊按0.1克/千克,山羊按0.克/千克,将敌百虫配成水溶液,颈部皮下注射。为防止引起注射局部发生不良反应,可在敌百虫液中加入适量的2%普鲁卡因。另外可用80%的敌敌畏乳剂,每立方米体积用一毫升,使羊吸雾15~30分钟,有很好的效果。或口服敌敌畏水溶液,绵羊5毫克/千克,每天1次,连用2天。









































白癜风早期发病原因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nb.com/shdycs/39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