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常识 > 无导航辅助下经鼻内镜DrafII额窦开
无导航辅助下经鼻内镜DrafII额窦开
Rhinology
TheendoscopicDrafIIfrontalsinusotomy:non-navigatedapproach
E.Eviatar,U.Katzenell,S.Segal,N.Shlamkovitch,L.
MuallemKalmovich,A.Kessler,M.Vaiman
彭芮翻译及解读
DrafII型额窦开放术可以细分为DrafIIA和DrafIIB型手术。DrafIIA被Stammberger形象地称作为“剥蛋壳”法,May和Schaitkin则将其称为II型鼻额进路,这一进路通过彻底打开包括额窦口和额隐窝在内的所有额气房,可以实现额窦口的完全暴露。DrafIIB则与III型鼻额进路相似,包括磨除眶纸板和鼻中隔之间的额窦底。
额隐窝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影响其构造的解剖结构有鼻丘气房、额气房、额嘴、额窦底的前内侧部、中鼻甲最前端附着处以及鼻中隔。这些结构的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对外科医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以上结构均被覆粘膜,在额窦的正常生理功能及额窦和鼻部术后恢复方面有重要作用。
额嘴是一个重要的且相对固定的解剖标志,尤其是对于再手术的病例,无法寻找其典型解剖标志时,额嘴作为解剖标志的作用则更为重要。在再手术病例中,即使是在额窦口闭锁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暴露额嘴这一白色骨性突起定位额窦口,并沿额嘴上内侧部进入额窦。额嘴的部位相对固定,因此在不使用导航的情况下,其用于定位额窦口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些尚存的结构,如中鼻甲腋,对于额窦口的准确定位也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通过队列研究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运用DrafII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疗效及随访结果。运用DrafII手术甚至可以切除较大的骨瘤。同时作者也指出,对于这一手术方式的最大争议仍然是术后额窦口闭锁率较高这个方面,患者的解剖情况、额窦口的大小、额窦内及额隐窝的粘膜状况以及疾病本身都可能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因此必须谨慎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完全理解患者的CT情况及额窦解剖情况。
图1A冠状位CT示继发于鼻内镜额窦手术的左侧额窦炎
图1B冠状位CT示经DrafII手术后的左侧额窦情况。新的额窦开口介于眶纸板和中鼻甲附着部之间。
图2A冠状位CT示继发于前次鼻内镜手术的左侧额窦粘液囊肿
图2B冠状位CT示一例接受左侧额窦DrafII手术的病例,新的额窦开口介于眶纸板和鼻中隔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