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上颌窦炎症状 > 解析喉癌鼻咽癌nbsp鼻腔及鼻副

解析喉癌鼻咽癌nbsp鼻腔及鼻副



鼻腔及鼻副窦癌

一、疾病概况

⒈流行病学

(1).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占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25~50%;

(2).各具体部位所占比例分别为:鼻腔55.3%,上颌窦34.6%,筛窦4.4%,外鼻4.1%,额窦1.2%,蝶窦0.4%;

(3).男:女=1.5~2.4:1

(4).好发于40~60岁。

⒉病因学

已经证实,伐木工、焊工、鞋业工人、鼓风炉工人以及接触镍、煤均属高危人群。

3.病理

鳞癌(42%)未分化癌腺癌及腺样囊性癌肉瘤

4.解剖学

二、临床表现

⒈鼻腔筛窦恶性肿瘤

(1).症状

①一侧鼻经常涕中带血或鼻出血,量不多,但频繁发生,偶出现大量出血;

②分泌物粘性或脓性,肿瘤溃烂可流出血性恶臭脓涕;

③早期可无鼻塞,随肿瘤的逐渐增大,才影响鼻通气;

④头部症状:头痛;

⑤眼部症状:突眼、溢泪、复视、视力减退、眼球活动障碍;

⑥颅神经:前组颅神经麻痹状态,Ⅰ~Ⅵ;

⑦晚期病人出现贫血、衰弱、体重下降、恶液质、远处转移等。

(2).体征

①局部:鼻腔内有新生物;

②侵犯相邻组织:眼眶、上颌窦、颅底、颈部等。

⒉上颌窦恶性肿瘤

(1).症状

①鼻部:鼻出血、流脓涕、鼻塞、嗅觉减退等;

②面颊部:胀痛、麻木等不适;

③口腔:牙齿麻痒、疼痛、松动、脱落、出血、张口困难或牙龈肿块;

④眼眶:突眼、复视及视力减退等;

⑤头部:头痛

⑥耳部:阵发性耳痛、听力下降

⑦颈部:淋巴结

⑧远处转移:肺、肝、骨等。

(2).体征

①鼻外侧内移导致鼻总道狭窄,瘤体破入鼻腔时通过前或后鼻镜检查可以看见;

②面颊部不对称,可扪及皮下不规则质地较硬肿块,无压痛;晚期皮肤潮红,与肿块粘连,或有癌瘘形成,局部坏死,有血性脓臭液体流出;

③眼眶:两眼不对称,眼球活动受限;

④颈部:少数可及质硬结节;

⑤远处转移体征。

三、辅助检查

⒈影像学检查

(1).X线摄片

(2).CT

(3).MRI

(4).B超

⒉穿刺细胞学检查

⒊活检:

⑴鼻部新生物直接活检

⑵上颌窦穿刺活检

⑶经口活检

⑷纤维鼻内镜活检

⑸上颌窦探查

⑹淋巴结活检

四、诊断

⒈以临床症状为线索

⑴凡出现一侧进行性鼻塞、涕中带血或鼻出血者,应考虑鼻腔肿瘤的可能;

⑵出现单侧量少次数多的涕血或鼻出血,面颊肿胀、疼痛、麻木感,以及上齿列的牙痛、牙松动等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是上颌窦肿瘤的报警信号。

⒉体格检查

⒊辅助检查

五、临床分期

⒈鼻腔筛窦肿瘤的T分期

T1:肿瘤局限于鼻腔内,无骨质破坏;

T2:肿瘤已侵及并破坏鼻腔骨壁至一个鼻窦或侵入对侧鼻腔;

T3:肿瘤已侵入两组鼻窦或眶内,并有明显的骨破坏;

T4:肿瘤范围广泛已侵犯颅底、颅内。

⒉上颌窦肿瘤的T分期

T1:肿瘤局限于窦内粘膜,无骨破坏;

T2:肿瘤伴有上颌窦下部结构骨侵犯或骨破坏,包含硬腭和(或)中鼻道;

T3:肿瘤侵犯以下任何部位:面颊皮肤、上颌窦后壁,眶底或眶中壁,前筛窦;

T4:肿瘤侵犯眶内容物和(或)以下结构任何一个部位:筛板,后筛窦或蝶窦,鼻咽部,软腭,上颌翼突或颞窝,颅底。

N:区域淋巴结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c]单个[b]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3cm[a]

N2: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大于3cm小于6cm,或多个同侧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6cm,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直径不超过6cm;

N2a: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直径大于3cm,小于6cm;

N2b: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等于或小于6cm;

N2c: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等于或小于6cm;

N3: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大于6cm。

M: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六、治疗与预后

(一)、鼻腔筛窦恶性肿瘤的放疗原则

⒈早期病例放疗后效果良好,美容满意,应该作为治疗的首选;

⒉保留手术作为放疗后肿瘤残余或复发时的挽救治疗手段;

⒊对于局部病灶较大的病例,一般建议使用手术结合术前放疗或术后放疗的综合疗法;

⒋当肿瘤范围广泛,累及骨、软骨等邻近组织时,放射治疗仍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二)、上颌窦癌的放射治疗

⒈放疗原则

(1)、早期的病例首选手术治疗,当切缘阳性或肿瘤有残余时,应考虑术后放疗;

⑵中晚期病例单纯手术疗效差,应综合治疗,即先放疗后手术或先手术后疗;

⑶对T4的病例,手术有困难,只能使用单纯放疗或联合化疗,包括动脉插管区域性灌注或静脉注射化疗药物;

⑷对确诊时已经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可用放疗,对颈部无淋巴结转移者,除非病理提示分化程度很差,其他均不主张采用颈部预防性放疗;

2.放疗方法

⑴放疗源

60钴、4~6MV直线加速器。

⑵射野

鼻前+病侧两野成角楔形滤片照射

⑶危险器官

健侧的眼睛以及脑、脑干

⑷剂量

①术前放疗

50Gy/25次/5周,放疗与手术间隔以放疗后3~4周为宜。

②术后放疗

55~60Gy/30次/6周,残余病灶缩野后再追加5~10Gy。

④单纯放疗

60Gy/30次/6周,缩野后使总量达70Gy/35次/7周。

七、治疗与预后

(一)、鼻腔癌

⒈放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肿瘤复发;

⒉治疗后5年生存率40~60%;

(二)、上颌窦癌

⒈放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肿瘤未控制;

⒉单纯放疗或术前、术后放疗5年生存率约为30~50%。

喉癌

一、疾病概况

(一)、流行病学

⒈男:女=8~25:1

⒉年龄集中于50~70岁;

⒊研究表明,近年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⒋城市农村,污染↑,发病率↑。

(二)、病因学

⒈吸烟

⒉性激素及其受体(血清睾酮)

⒊癌基因及抑癌基因

⒋人乳头状病毒(HPV)

(三)、解剖学喉的分区

⑴声门上区:声带以上的喉部

⑵声门区:声带和前后联合

⑶声门下区:声门区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水平。

(四)、病理学

⒈细胞学分类

鳞癌腺癌未分化癌其他类型肿瘤

⒉形态学分类

①溃疡型

②结节型

③菜花型

二、临床表现

(一)、声门上型

⒈原发于声带以上部位,如会厌、杓会厌襞、室带等;

⒉分化差,发展较快,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⒊早期症状仅觉喉部有异物感、咽部不适;

⒋后期癌肿表面溃烂时,则有咽喉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甚至影响吞咽;

⒌晚期癌肿侵蚀血管后有痰中带血,常有臭痰咳出;

⒍侵及声带时则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二)、声门型

⒈局限于声带的癌肿,以前、中1/2处较多,分化较好,常属鳞癌Ⅰ、Ⅱ期,发展较慢;

⒉淋巴结分布少,不易向颈部淋巴结转移;

⒊主要症状为声嘶,并逐渐加重;

⒋肿瘤增大时阻塞声门,可出现呼吸困难,晚期有血痰和喉梗阻。

(三)、声门下型

⒈声带以下、环状软骨下缘以上部位的癌肿;

⒉部位隐匿,不容易在常规喉镜中发现;

⒊早期可无症状,或有轻度的咳嗽、血痰;

⒋晚期由于声门下区被癌肿阻塞,常感呼吸困难;

⒌部分病例癌肿可破坏环甲膜,侵入甲状腺、颈前软组织。

三、辅助检查

(一)、喉侧位X线片

(二)、喉造影X线检查

(三)、CT

(四)、MRI

(五)、喉镜检查

(六)、食管造影及胸部X线片、CT

(七)、活检和病理

四、诊断

(一)、详细病史

⒈声嘶是主要症状。年龄40岁,声嘶达2周,均应行喉镜检查;

⒉原因不明的声音嘶哑、喉部异物感、咽下疼痛及血痰,尤其年龄40岁、嗜烟酒者均应作必要的检查。

(二)、颈部检查

⒈喉镜

⒉颈部淋巴结

(三)、辅助检查

UICCTNM分期

⒈声门上区癌的T分期

T1:肿瘤局限于声门上区一侧,声带活动正常;

T2:肿瘤累及声门上区一个以上邻近结构的粘膜,或声带受侵,或病变超出声门上区,如侵及舌根粘膜、会厌、梨状窝内侧壁,不伴有喉的固定;

T3:肿瘤局限于喉内,声带固定和/或侵犯以下的任何一个结构:环后区、会厌前间隙、舌根深部;

T4:肿瘤侵及甲状软骨,和/或侵及颈部软组织、甲状腺和/或食管。

⒉声门癌T分期

T1:肿瘤局限于声带,可以累及前、后联合,声带活动正常;

T2:肿瘤累及声门上区或声门下区,声带活动正常或受限;

T3:肿瘤局限于喉内,声带固定;

T4:肿瘤侵犯甲状软骨或/和喉外其他组织,如气管、颈部软组织、甲状腺和咽部。

⒊声门下区癌的T分期

T1:肿瘤局限于声门下区;

T2:肿瘤累及声带,声带活动正常或受限;

T3:肿瘤局限于喉内,声带固定;

T4:肿瘤侵及环状软骨或甲状软骨和/或超腔侵及口咽、颈前软组织。

N:区域淋巴结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c]单个[b]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3cm[a]

N2: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大于3cm小于6cm,或多个同侧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6cm,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直径不超过6cm;

N2a: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直径大于3cm,小于6cm;

N2b: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等于或小于6cm;

N2c: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等于或小于6cm;

N3: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大于6cm。

M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五、治疗及预后

(一)、肿瘤的分期与治疗方式的选择

⒈T1、T2病例用放射治疗疗效与手术基本相同,由于放疗不影响发音功能,故首选放疗;

⒉T3病人,特别是起源于声门上区者,因肿瘤较大,侵润较广,单纯放疗或手术效果较差,宜先行放射治疗;

⒊T4病人应综合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前放疗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减少播散有一定价值。

4.伴严重喉阻塞的喉癌病人可先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行术后放射治疗;

5.颈部淋巴结转移者,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术。

(二)、放疗适应症

⒈早期喉癌可首选根治性放疗;

⒉晚期病人可作计划性术前放疗;

⒊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可首选放疗;

⒋喉切除术后残存、切缘不净、切缘贴近肿瘤(5mm),骨、软组织、周围神经受侵或颈清扫术后提示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术后放疗;

⒌晚期病人的姑息减症治疗。

(三)、放疗相对禁忌症

⒈肿瘤或肿瘤周围组织明显水肿;

⒉肿瘤或肿瘤周围组织有广泛的坏死或严重感染;

⒊肿瘤严重阻塞气道,病人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四)、声门癌的放射治疗

1.钴60或2~4MVX线

⒉T1、T2声门癌的放射治疗

⑴照射野的设计

①多用两侧水平对穿野照射

上界:舌骨或其下缘水平

下界:环状软骨下缘水平

前界:颈前缘1cm左右

后界:颈椎锥体的前缘或颈椎锥体的前、中1/3交界处。

⑵照射剂量:根治剂量60~70Gy,常规连续放疗

⒊T3、T4声门癌的治疗

⑴对病人无放疗禁忌症,均可采用术前放疗。

⑵术前放疗宜用大野,射野方法基本同声门上区癌的原则;

⑶DT40~50Gy时如肿瘤消退满意,可改为根治性放疗,若消退不满意,则行全喉切除术,术后根据病理检查是否有残留决定需要术后加量放疗。

⒋颈淋巴结转移的声门癌的治疗

⑴单侧上颈淋巴结转移,同侧下颈、锁骨上区作预防照射;

⑵双侧上颈淋巴结转移,双下颈及锁骨上区均要作预防照射;

⑶单纯放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控制很差,尤其是转移的淋巴结直径2cm且质硬固定者,多需要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五)、声门上区癌的放射治疗

⒈适应症

⑴T1、T2N0的早期病变;

⑵T3、T4N0-1的病变,可行计划性的术前放疗;对气道严重梗阻者应首选手术,然后行术后放疗;N2-3病变,单纯放疗的局部控制率较差,应以颈清

扫术为主,辅以术前或术后放疗;

⑶手术后切缘不净、残存或有广泛性的淋巴结转移应行术后放疗。

⒉照射野的设计

⑴淋巴结照射原则

①充分包括原发病灶及颈部区域性引流淋巴结为原则;

②即使N0的病人也必须行上、中颈部淋巴结引流区的预防性照射,而下颈不作预防性照射;

③若上、中颈淋巴结阳性,则双侧下颈、锁骨上区均要作预防性照射;

⑵N0病人的射野设计

上界:下颌骨下缘上1cm左右;

下界:环状软骨水平

前界:颈前缘

后界:颈椎横突

⑶淋巴结阳性病人的射野双侧水平野+下颈、锁骨上野

⒊照射剂量

⑴肿瘤区域总量达到60~70Gy,下颈、锁骨上预防照射的剂量为50Gy/25次。

⑵术前放疗:40~50Gy

⑶术后放疗:60~70Gy

(六)、声门下区癌的放射治疗

靶区包括肿瘤的原发部位,下颈、锁骨上淋巴结、气管及上纵隔。

鼻咽癌

一、疾病概括

(一)、流行病学特征

1.高发病率和显著的地理聚集性

2.种族的易感性

亚洲人群

3.家族的高发倾向

有家族倾向性者,恶性程度高

4.人群分布

男:女=2.5~4:1

(二)、病因学

1.EB病毒感染

VCA-IgA(+),EA-IgA(+)

2.化学致癌因素

⑴咸鱼、腌肉、腌菜⑵镍

3.遗传因素

种族特异性和家族高发倾向

4.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三)、解剖学

1.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2.鼻咽癌侵入颅内最常通过的解剖结构是?

(四)、病理学

1.大体分型

⑴结节型⑵菜花型⑶粘膜下隆起型⑷浸润型⑸溃疡型

2.镜下分型

⑴鳞状细胞癌:上行型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多见;

⑵泡状核细胞癌:下行型,首发症状为大而多的淋巴结;

⑶未分化癌:上下行型,血行转移;

⑷腺癌及其他类型的癌:腺癌、囊腺癌、粘液表皮样癌等。

二、临床表现及体征

(一)、临床表现

⒈局部症状

⑴鼻塞:堵塞鼻腔后鼻孔。42.9%

⑵血涕:回缩性涕血26.4%

⑶耳鸣、耳聋

⑷头痛:颅神经损伤或颅底骨质破坏。

⑸面麻:三叉神经受侵或受压引起。10%~27.9%

⑹复视:神经、肌肉10%~16%

⒉远处转移症状

(二)、体征

⒈鼻咽部肿块:间接鼻咽镜、纤维鼻咽镜等

⒉颈部肿块:体格检查

⒊颅神经麻痹:体格检查

三、诊断要点

(一)、病史、症状、体征

(二)、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间接鼻咽镜、纤维鼻咽镜,了解鼻咽局部病灶情况

(三)、病理检查:金标准

(四)、影像检查:

CT,MRI,PET-CT

(五)、血清免疫血检查:

VCA-IgA(+),EA-IgA(+)

四、分期与分型

年UICCTNM分期

T

T1: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内

T2:肿瘤扩展到口咽或/和鼻腔

T2a:咽旁无浸润T2b:咽旁有浸润

T3:骨结构或/和鼻窦有浸润

T4:肿瘤侵入颅内或/和颅神经、颞下窝、下咽、眼眶受侵

N

N0:淋巴结未见转移

N1:单侧锁骨上窝以上淋巴结转移,径线≦6cm

N2:双侧锁骨上窝以上淋巴结转移,最大径线≦6cm

N3:淋巴结转移

N3a:径线>6cm

N3b:位于锁骨上窝

M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二)、分型

1.上行型:

有颅神经和/或颅底骨质破坏,但颈淋巴结转移。

2.下行型

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灶可超过8cm,

但无颅神经或骨质破坏。

3.混合型

有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小于8cm,伴有前组颅神经或颅底骨质破坏。

五、放射治疗

(一)、放疗射野

⒈射野原则

⑴“小而不漏”,最大限度地包括肿瘤组织,最少损伤正常组织。

⑵尽量不在一个肿块上分野。

⑶两相邻照射野之间不应存在剂量重叠或遗漏区域。

⒉常用照射野

⑴原发肿瘤照射范围:耳前野/面颈联合野/鼻前野。

⑵颈淋巴引流区域照射范围:颈部切线野、垂直野。

⑴耳前野(普通X线机模拟)

上界:以颅底线上1cm。

前界:鼻咽后部和上颌窦后壁。侵犯者,应向后包括外孔。

下界:包括部分口咽。

⑵颈部切线野

上缘:下颌骨下缘上1cm与耳垂线连线

下缘:沿锁骨上缘或下缘甚至锁骨下缘下2-3cm

外缘:在锁骨末端、肱骨头内缘。

⒊放疗剂量

鼻咽部:根治剂量:60-70Gy/6-7w

姑息剂量:30-50Gy/3-5w

颈淋巴结区:治疗剂量:60-80Gy/6-8w

预防剂量:50-55Gy/5-6w

颅底:颅神经侵犯或骨质破坏,根治量完成后缩野后追加剂量15-20Gy/1.5-2w。

⒋放疗方法

常规连续照射:70Gy/35F/6-7w

常规分段照射:40Gy/20F/4w,休息2周再完成总剂量。

超分割照射:1.10-1.25Gy/F,2F/日,总剂量相同。

六、放疗并发症及后遗症

(一)、放疗并发症

⒈急性腮腺区肿胀疼痛

⒉急性口腔、口咽粘膜反应

⒊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等全身反应

⒋放射性皮炎

(二)、放疗后遗症

⒈放射性龋齿

⒉放射性中耳炎

⒊张口困难

⒋放射性脑脊髓病

原发及上颈应用IMRT

九野照射下咽、喉、气管及食管轴结构受量在35Gy左右

晚期鼻咽癌IMRT提升剂量治疗近期疗效

晚期鼻咽癌EGFR表达及预后的关系

年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文版

来源:百度文库

相关推荐(点击可阅读)

细数鼻咽部几种常见的肿瘤

讲解甲状腺手术,图文并茂!

一文详解鼻咽纤维血管瘤

图解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鼓膜修补术只需这几步……完美!

关于喉阻塞,你需要知道这些点!

▼过往的君子请点赞~~???









































恶性肿瘤初期的症状
尿道尖锐湿疣的早期症状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nb.com/shdyzz/1993.html